【0490 科試都考不中】(1 / 3)

“你派人去看榜了啊?我還以為你不關心呢。我哥也是的,這麼久還不回來!”吳雪霞道。

“放心,我不但叫人看我的榜,也叫人看你哥有沒有中了!而且,我還讓人去找他回來了!說我們今天下午便要走!他肯定會回來的,不回來的話,他就得上客棧去住去了。”韋寶笑道。

“你真的今天下午就要走啊?我哥萬一還想多玩兩天呢的?他玩起了興致,可不容易聽勸。”吳雪霞道。

“那就不管他了,你跟我走,我讓人送你回遼西去。”韋寶道:“我可不放心讓你在京城,跟他這麼個人在一起,他隻顧自己玩樂,一定把你晾在一邊不管的。”

吳雪霞聽韋寶關心自己,粉臉羞紅的,甜絲絲的嗯了一聲,“那我等會跟你走。不過,我覺得你一定能中榜的!科試頂多刷下來三分之一的人。你要是過了科試,便可以留在京城準備一個多月之後的鄉試了。”

韋寶嗬嗬一笑,他可沒有吳雪霞這麼樂觀,看了眼吳雪霞蜜汁自信的眼神,倒是心裏蠻爽,男人都喜歡被高看,尤其是吳雪霞這種超級大美女。

兩人正說話間,林文彪派去看榜的人回來了。

“公子,考試有結果了。”看榜的人支支吾吾道。

韋寶一見那人表情,便心冷了一大半,不過,幸好早有準備,並不傷心。

吳雪霞也一下子就明白了,粉臉立時攏上了一層寒霜:“怎麼樣啊?”

“上了甲榜和乙榜的,才中科試。公子在丙榜。”看榜的人輕聲答道,戰戰兢兢地直冒冷汗,倒好像是他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一樣。

吳雪霞、王秋雅、香兒,以及在場的幾名美女秘書不約而同的看向韋寶。

大家都想點什麼,卻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公子。

韋寶臉皮再厚,也禁不住一紅,想自己雖然沒有紮紮實實學習多少四書五經,沒有按部就班的按照廖夫子的方法係統學習科舉知識,但是也努力很久,至少花費了50個工作日在科舉上麵是肯定超過了的!歎口氣道:“知道了,那吳公子考的怎麼樣?還有其他遼西遼東的考生都考的怎麼樣?”

“吳公子不如公子,他在丁榜。”看榜的人答道:“遼西遼東所有參加科試的人,隻過了鄭忠飛一個人,鄭忠飛在乙榜。”

噗!

韋寶沒有料到遼西遼東子弟來參加鄉試之前的科試情況會這麼慘,科試一般刷掉三分之一的人,而遼西遼東四十多人,隻過了鄭忠飛一個人啊?

莫非鄭忠飛才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要走廖夫子的老路,成為遼西遼東這二十幾年當中第二個通過鄉試,拿到舉人功名的人嗎?

想到鄭忠飛,韋寶不由想到剛才調教王秋雅,讓王秋雅將自己當成鄭忠飛,王秋雅死活不肯,不由看向了王秋雅。

王秋雅餘光看見韋寶看自己,粉臉羞紅,立時明白是啥意思,也自然想到了剛才床上的那一幕。

不過,王秋雅為了表明心跡,表明自己對鄭忠飛一點感覺都沒有,立時看向了韋寶,迎接公子的目光。

韋寶笑嗬嗬道:“沒有想到這個鄭忠飛離開韋家莊之後,倒是開竅了,居然隻有他一個人通過了科試!”

韋寶的話,有點酸不溜秋的,因為他本來是抱著八成希望的,因為科試的題目,都被宋應星猜中了,都有現成的答案,還有一道簡單的,宋應星雖然沒有幫著做答案,但是韋寶自己也會做,沒有想到,就這樣,居然還是沒有過!

“這不會是弄錯了吧?考卷都公布出來了嗎?”吳雪霞很是不甘心!

“公布出來了,所有學子,不管是上榜的,還是落榜的,都對結果沒有異議。”看榜的人答道。

韋寶平靜道:“算了,結果都出來了,還糾結這些幹什麼?要想改變結果,除非陛下親自發話,那個難度得多大?根本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韋寶一看吳雪霞的表情和問出來的話,就知道吳雪霞肯定想翻案。

吳雪霞也知道不可能,還是不甘心道:“真是可惜,都丙榜了,就差一點點就乙榜了啊,上了乙榜便過了!現在隻能等三年之後了。”

“我不可能等三年之後,這趟過不了,我不會再想科考的事情了!”韋寶果斷道!身為重生穿越巨這麼高大上高逼格的人物,科考路線隻是他眾多路線當中的一個選項。能走官場路線,輔助自己的拓展勢力計劃,當然是最好,但是實在走不通,韋寶也不會傻嗬嗬的不撞南牆不回頭。

而且,身為有秀才功名的人,又認識那麼多大佬,韋寶不用再拿到舉人的功名,也能進入官場!

韋寶隻是覺得有名正言順的,舉人功名,再拿到進士,再最好來個殿試,金榜題名啥的,學曆牌子比較硬朗。

沒有進士出身,在大明是不可能進內閣的,這是硬的指標。

即便大明到了末期,到了最艱苦的歲月,也絕對不會拉攏哪一方勢力,而放低成為朝廷大員的門檻,想到正三品以上的大員等級,必須是兩榜進士,絕對做不得假!

不像清末,袁世凱屁都不是,但是後期照樣呼風喚雨,把持朝政。

甚至可以說推翻清廷,也是袁世凱的臨門一腳。

所以韋寶才如此看重在大明弄個堂堂正正的功名,最好是兩榜進士的功名。

“你別灰心啊,就算你不想等到三年之後,也不是沒有機會的。”吳雪霞道。

“你是說捐款嗎?捐個舉人功名怕是不容易,而且我也不像捐來功名,那樣會打上烙印,被人笑話,我還不如直接做個小吏!”韋寶自嘲的笑了笑,也等於否定了吳雪霞的主意。

“不是,不光是捐監,秀才功名要一路捐上去,難度大不說,也的確說出去不好聽,而且也沒有什麼用處,做到個五品知府就到頂了。”吳雪霞道:“我是說你如果有本事把遼陽拿下來的話,遼東的科試和鄉試就不必放在北直隸一起了!就可以放在遼陽自己開科試和鄉試了!那樣的話,陛下絕對願意,絕對會增開恩科,而且,不管什麼時候拿下來,隻要是趕在會試之前,都一定會增開恩科的!因為這是整個大明的大事,大喜事!”

遼陽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城市,是一座有著24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從公元前3世紀到17世紀前期,一直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

明代在遼東廢州縣,立軍衛製,修邊牆,實行軍墾,使遼東地區城鎮林立,農業發達,工商業進一步發展。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伊始,便對遼東用兵。1370年元朝遼陽行省平章劉益投降明王朝,朱元璋下令設置遼東衛指揮司,任劉益為指揮同知。敗走遼陽的元將洪保保不滿,密謀刺死劉益,投奔元將納哈出。

同年明廷又建立遼東指揮使司,任馬雲、葉旺為定遼都衛指揮使,在老鴉山寨(遼陽東)擊潰元將高家奴,先後占領遼陽、沈陽等地。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設立遼東都司,治遼陽,轄有二十五衛二州。遼陽是明朝統治遼東地區的軍事重鎮,又是遼東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以遼陽中心設有六個衛一個州。

明朝立國後,注意經營北方邊防。在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關長達萬裏的防禦線上,設置了9個國防重鎮,遼陽是其中之一的遼東鎮。

同時,還在東北各要塞修建了18座城池,遼陽城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當時遼陽6衛屯田5700多頃,對移民屯田實行10年後收租政策,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手工業、商業隨之振興。是明朝在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軍事指揮中心。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北方女真族各部落。1621年努爾哈赤親率女真部隊,經三天三夜占領了遼陽城,當年遷都遼陽,在遼陽城東太子河東岸修建新城——東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