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水泥磚成了】(2 / 3)

不過韋寶對於木頭製品完全不著急,他手裏就木匠最多,或者說,這時代的工匠中,木工的比例是最大的,能占到九成以上,啥東西都是用木頭造。

隻要實驗合格,一晚上能弄幾萬磚模出來。

“公子,這料要加多少水?”周石匠讓人攪拌水泥和石塊,還置入泥沙,但是對於水的比例不清楚。

“放一成左右就可。”韋寶道:“用水量適當,磚的強度就高。成型水分少,磚的強度則差,物料在模內阻力大,單麵加壓,磚底麵不密實;成型水分多,底麵潮濕,出模時容易碰壞。具體的,你們自己摸索吧?”

“成,先做這一批,要是行的話,等會再做的時候,增加點兒水做一批,再減少點兒水做一批。”周石匠道。

“嗯,你們覺得怎麼結實就怎麼來。”韋寶看著眾人幹活道:“混料時間長就能混均勻。混料時間以物料不結塊為宜。混合好的料存放時間以一個時辰左右為宜,時間太長或太短,都會降低磚的抗壓強度。粘土水泥磚成型時的壓力,以500公斤最好。在此壓力下,其製品抗壓強度高,耐水性能好。壓力太低,不易壓實。”

這些都是韋寶從三個‘穿越巨熱衷’兄弟的資料上看來的,“現在咱們的蒸汽機沒有仿製出來,隻能用人工壓!等蒸汽機出來,看看能不能做一套流水線。一台蒸汽機專門用來向下加壓做工。”

石匠們不知道怎麼向下加壓做工,也沒有人問。

“公子,500公斤是多少?讓人用20斤重的鐵錘砸一下,差不多了吧?”周石匠問道。

“可能要四五十斤重的鐵錘砸才行吧?”韋寶想了想道:“這個可是力氣活。”

“四五十斤重的鐵錘?”周石匠驚訝道:“那可沒有多少人能掄得起。至少得倆人同時掄鐵錘才成。”

“嗯,先這樣吧。”韋寶道:“等蒸汽機弄出來,就不用人來做了。水泥磚有個最大的優點,省了燒紙的工序,成型快。成型後再自然環境中淋水養護即可,養護7天齡期的強度。不過咱們現在隻是用來打地基,等下如果試驗成功了,今天就能大量生產!打地基不用等七天,因為都是實心澆築的。”

其實韋寶啥都不懂,更沒有從事建築方麵的工作,都是照資料說,“具體效果,你是行家,你們看著辦。”

周石匠點頭,明白韋公子心急要造城牆磚,趕工期,“等會我看看硬度和強度便知道能不能第二天就用了。”

“好。”韋寶聽周石匠這麼說,放心了一點。他最怕的就是底下人做事依賴他,他自己知道自己是二吊子,要是啥都聽從自己的,準壞事,韋寶還是喜歡底下人有獨立的想法的。尤其是這些工匠本來就經驗豐富,雖然是新品種,懂了原理和製造方法,他相信是一樣的。

“不用火燒的磚,真的能行嗎?”王秋雅輕聲在韋寶身邊問了一句。其實這也是眾人的疑問,隻是工匠們是不敢質疑韋公子的,至少沒人敢提出來,都是放在心裏。

韋寶心裏也沒譜,畢竟不清楚三個‘穿越巨熱衷’兄弟找的資料是否完善,就怕差了點什麼,所以不敢打包票,“等著吧,這會兒,我也說不好。”

王秋雅嗯了一聲,“一定能一次成功的。”

韋寶嗬嗬一笑:“但願吧。”

這時候,之前開會,讓十多名外麵找來的先生去弄一千個常用的漢字,作為掃盲教材,已經有三人弄出來了。三人過來求見。

韋寶看了看三個人的字,問林文彪:“總共是12位先生吧?”

“對,一共12位先生。公子留下了宋先生,其餘剩11位先生。”林文彪答道。

韋寶嗯了一聲,三個人寫的內容差不多,字也差不太多,他知道這11個人都是有秀才功名的,這年代有秀才功名的讀書人,文學方麵的造詣肯定是完爆他這個現代二吊子的。

“你們叫啥名字?以前有過些什麼經曆,家世背景如何,能簡單說一說嗎?”韋寶問道。

三個人分別作了自我介紹,一個叫張斌、一個叫薛賀,還有一個叫付繼光。三人都是窮苦出身,都三十多歲快四十歲,情況差不多,農活,木工什麼的都會一些。

韋寶點頭,對林文彪道:“那這樣吧,張斌放在工業局當書辦,付繼光放在軍工署當書辦,薛賀就作為教育局的管事吧。其他先生都在教育局當教諭吧。”

韋寶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看出薛賀的字最好,而且是最先來交稿子的,說明熱誠最大。另外,這些字不是繁體字,是在這些先生們學會了查字典之後,對照著,查出來的簡體字。能這麼快完成,說明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如何使用字典,這也是韋寶很看重的,說明他們比其餘的八個人腦子活絡。

三人欣喜的答應,這麼一來,他們就比剩下的那八個人,似乎要高一級了吧?他們尤其羨慕薛賀,上來就能當管事。

韋寶對薛賀道:“把你們三個人寫的綜合一下,就作為掃盲班的教材吧。另外,我再給你一篇文章,上過掃盲班的人,除了要認得這一千多個字,還要能默寫這篇文章。”

薛賀道:“嗯,這好,我正想向公子諫言,是不是弄些簡單點的詩文作為教材。”

“詩文就不必了。”韋寶道:“能讓大家認識基本的字,以後能看點文章,看個布告什麼的便可。”

韋寶打算將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作為掃盲文章,他那天好像看見有個人的電腦裏麵存了這文章。不過,他需要修改,要把裏麵的人名修改,還要將地名修改,很多國家還沒有呢。

少年中國說是清朝末年梁啟超所作的散文,寫於戊戌變法失敗後的1900年,文中極力歌頌少年的朝氣蓬勃,指出封建統治下的中國並不是外人說的“老大帝國”,熱切希望出現“少年中國”,振奮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強烈的鼓勵性。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

“是,公子。”薛賀答應道。

《少年中國說》的開頭由日本人稱中國為衰老的帝國,引發思考,然後給出論點,“少年中國”,作者認為國家盛衰的關鍵在於人的老少,然後通過對比老年人於少年人的性格、思想、生活狀態和行事習慣得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者在論據處履用排比,以老年人的“思既往”對比少年人的“思將來”,以老年人的“故保守”對比少年人的“故進取”,以老年人的“故灰心”對比少年人的“故盛氣”,以老年人的“惟苟且,故能滅世界”對比少年人的“惟冒險,故能造世界”,使中心論點十分具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