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桂林山水,一路放歌(3 / 3)

一連串無詞的調從大叔的口中蹦出,聽起來毫無規律,惹得郭四和六兩個都笑了起來:

你這連個詞都沒有!也太寒磣了!

誰知道,不多時那山中的樵夫卻接著來了那麼幾句,也是“哦呀吔呀嘿呀哦嗬吔呀嘿……”

聽得讓人感到很是有趣。

原本陳成以為大叔唱的是當地方言,可見四、六倆顯然也沒沒聽懂意思。

就問大叔:“你倆唱的是啥?”

黑話嗎?

類似“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

“我也不知道呀!”大叔一臉無辜道。

陳成:“……”

四六:“……”

感情這就是一個有曲沒有詞的調子……

唱腔大意,漁夫大叔自己也無法回答,隻知道他們這裏,爺爺是這麼唱的,爺爺的爺爺是這麼唱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也是這麼唱的……

大家有樣學樣,就是這樣一輩一輩口口相傳下來。

“這歌大唐貞觀年間就已經有啦,當時的調和現在不一樣,一直到了我爺爺的爺爺時候才修改成今這個樣子,先前的調子隻有老年人還記得啦。這歌管用得很,百年來庇佑著我們呢!唱這歌下水,魚多,船不怕翻!”大叔道。

你還知道貞觀?

陳成心想,我還以為到了嶺南,這裏的人們都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呢!

“這歌有名字嗎?”陳成又問。

“有吧?”大叔狐疑著:“龍門歌?龍船歌?龍王歌?反正,跟龍有關係,祭祀龍王爺的時候也要唱……”

“嗯?”陳成琢磨琢磨,有點不對勁……

貞觀年間?

龍王?

那這不是……

陳成饒有興致道:“我知道是怎麼回事!話貞觀年間,有段時間長安旱災,赤地千裏,黎民百姓逐魃求雨,就是盼不到一星半點雨水。掌雨的涇河龍王聽聞有一個叫算命先生什麼都算得出,於是便和其打賭算雨。先生算定第二降雨,城內三點,城外七點。老龍王回府打開風雨簿查看確實如此。賭氣的老龍王於是篡改了雨簿,將城內外雨量對調,結果淹死了不少黎民百姓。胡亂施放雨水,犯了條,玉帝要將他斬首,派魏徵在午時三刻監斬老龍。老龍於前一懇求太宗皇帝為他情,太宗皇帝滿口答應。第二,太宗皇帝宣魏徵入朝,並把魏徵留下來,同他下圍棋。”

“不料正值午時三刻,魏徵打起了瞌睡,夢中靈魂出竅斬了老龍。老龍陰魂不散,怨恨太宗言而無信,到宮裏來搗亂,鬧得太宗六神不安。魏徵知道皇上受驚,就派了秦瓊、尉遲恭這兩員大將,守在宮門保駕,果然,老龍就不敢來在前門鬧了。”

這故事聽得大叔和四六都津津有味,問他是怎麼知道的?

龍船歌的曆史久遠得大叔自己都不清楚,隻是過去聽老一輩過,

他們也聽過類似的故事,但是沒有陳成這麼詳細。

陳成大樂:

這特麼就是後世《西遊記》裏爛大街的“魏征斬龍”啊!

原來你們也聽過麼?

但是我現在一尋思,大概知道這個故事怎麼來的了。

大概是貞觀年間太宗皇帝下了詔令,譬如“每年端午讓百姓祭奠龍王”之類的,於是大家在端午節這一就會祭祀龍王。

後人琢磨來曆:無端賭皇帝幹嘛要祭祀龍王?

肯定是他幹過虧心事!

給龍王戴了綠帽子?

搶了東海的泉眼?

反正到最後,人們就給李世民編排了這麼個理由,而且越到後世越得有根有據……

陳成到了桂州,仿佛又洞察了什麼曆史大秘密,心情格外爽朗,忍不住再次放歌道:

唱山歌來這邊唱來那邊合那邊合,

山歌好比春江水也。

不怕灘險彎又知多嘍彎又多……

離始安漸漸遠了,陳成和四六告別了漁夫大叔,上了大船,大船徑自往陽朔開去。

陽朔縣,為嶺南西道桂州轄地。在那裏,陳成之前曾經敗給過一位名槳丁幹”的少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