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小陳來挑你們毛病!(1 / 2)

三首詩的頷聯,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相同的句式。

而且,每句的第二個字,都是詩作者最用心提煉的那個字。

煉字,即根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洽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目的在於以最恰當的字詞,貼切生動地表現人或事物。用字遣詞時進行精細的錘煉推敲和創造性的搭配,可以簡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

“林藏初過雨,風退欲歸潮”——“藏”字和“退”字。

“江連二妃渚,雲近八公山”——“連”字和“近”字。

“林開揚子驛,山出潤州城”——“開”字和“出”字。

都不是偏字怪字,簡單直接,卻是費了一番心思。

祖詩的“藏”,暗含驟雨初歇後林子濕潤的形態,“退”字,化風之軌跡的無形為有形,“一波還未平息一波早就過去”的動態也恍在眼前。

孫詩的“連”字,形象地表現了江渚一體,水一色的開闊,“近”字極言八公山的高聳,過分解讀一下,八公山離這裏好幾百裏,揚州地勢平坦,直接可見百裏外的高山,這“開闊”更上一層。

紹生這首的兩個字就更加簡單,學一年級前幾周的兩個字。

但卻尤見匠心!

揚子驛在樹林中閃現出來,潤州坐臥在起伏的山岡之知—

一個“開”字,清楚交待揚子驛的周遭環境,而樹林連綿一體,揚子驛突兀其間的景象也恍如眼前;

一個“出”字,潤州仿佛從山岡中走出來,既形象也賦予動態,簡直是神來之筆!

單是從這頷聯的對比來,已可見第三首的作者技高一籌,的確有可以誇口的資本啊!

龔子業的一番分析引得眾人紛紛點頭,再去看誌得意滿的紹生,心中不由暗歎:

莫非此饒確能耐非凡?

事實上,在陳看到紹生將要吟詩的時候,仔細躲好,準備他一吟完就跳出指責對方抄襲!

可是聽完,自己手上孟夫子的詩集中,並無這一首!

這還不像此前紹生在個別字眼上動手腳,“早”改“晚”,“秋”改“春”之類。

此次陳是真的沒有在細致檢索後發現哪個套的模板!

這子改性子了?

不抄孟夫子了?

改抄別的詩人了?

可是……

連龔子業也敏銳地判斷出,頷聯的煉字功力非凡了,單比這三首詩,能力更在祖詠、孫逖之上!

絕非等閑之輩手筆!

可是這種“化腐朽為神奇”“以至簡之字言至妙之語”的本事,正是孟夫子的看家本領,也是他傳給陳的“詩論”中著重釋解的理念啊!

“那是紹生在孟洗然二叔那裏獲得的詩集比我還全嗎?”

陳拿捏不準,不敢貿然話了。

可要讓他相信,紹生能寫出和孟夫子的實力等量齊觀的詩作,他又不信。

仔細盯著紹生的“大作”,反複默念幾遍,計上心頭。

雖然陳我搞不清你是不是又抄了誰的詩,可是雞蛋裏麵挑骨頭這種事,我最會做了!

當即掏筆疾書,團成紙團,扔向主持人卜。

卜海峰展開看了看,不知道陳成跟這人有什麼過節,但還是衝他點點頭,那邊龔子業這挨個分析三首詩每句每字的優點,從他的分析中,眾人明顯可以感受到,在龔九心目中,紹生這首詩是要占一點上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