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識字,懂詩,關注詩榜,偶爾買一兩份的——是入門級客戶,對價格較為敏感,除非遇到特別引人注目的一期,否則不會買的。隻願湊個熱鬧,一旦內容達不到預期,便很難再吸引他們的二次消費,忠誠度普遍較低。
中間的一批人是大頭,可以長期訂閱,但是真不看,也沒啥大不聊。
而像龔子業這類“死忠粉”,比例最低,卻是價值最大的會員群體。他們普遍忠誠度高,還有可能成為詩榜的“免費自媒體”,帶來更多的訂戶。
他們是詩榜穩定的收入來源和支持者,他們的意見自然是最需要得到重視的——
今聽他們的閑聊,陳就知道,當前詩榜盡管夠及時、夠權威、收納詩人與詩夠多,可還是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
談起某兩首詩孰高孰低,他們與詩榜的評審團意見不一致(評審團主要成員也包括了陳和郡主),也很納悶評審團判定的標準是什麼,故而爭論不休。
事實上,這些意見無論是陳郡主還是其他評審老師,都是在接受到的詩稿上批點過意見的——這些完全可以印出來給他們看。
又比如,某位詩人寫某首詩時是怎樣的情境,比如王大叔是怎樣寫《從軍蟹組詩,孟夫子又是怎樣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的,作為真正的詩歌愛好者也是很關心的,而不僅僅是湊熱鬧的人僅僅看到一個枯燥的排名。
正因為這些大家都沒有活著的時候寫這些故事,所以後世人才會搜索枯腸,給他們編各種千奇百怪、不大靠譜的故事。
就比如白居易寫詩給張建封的情人盼盼三首詩,欽佩她在戀人亡故多年後癡心不改,守候燕子樓。
後人就煞有介事地編個故事,盼盼名槳關盼盼”,沽名釣譽,被白居易“一眼看穿”,估計寫了幾首詩給她,諷刺她如果真的癡情,別裝模作樣,直接“去死吧”!關盼盼看了詩很羞愧,真的去死了。
可以,與詩人原本的意思完全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了。
類似的故事,不就是因為後人看了詩覺得有意思,卻又不知真實情況,所以隻能發揮自己的想象,來勾畫名詩的創作背景了。
總之,雖然陳在“會員尊享版”這種事上騙了眾人,可陳知道龔公子們願意為優質的內容複出更高的價格,詩榜也能從這些“高端客戶”這賺取更多的利潤,後人也會因為陳等人做出的編纂工作,更好地理解時人創作詩歌的背景。
可謂是一舉多得。
這也算是“陳寫(抄)後饒詩,讓後人無詩可寫”的彌補吧。
“哎,不對啊!”眼看著卜都要被陳動心了,可很快他反應過來:“就算郡主的批閱手稿是現成的,各種名作的創作現場你都經曆過,可以記述,然後搞出了‘黃金尊享版’——可是你已經了,給他們一本,讓他們自己去翻印啊!你‘黃金尊享版’的定價再高,我們隻賺了一本的錢,他們翻印的我們一文錢都賺不到啊!”
“笨啊!”陳一攤手:“我們隻賺他這一本的錢,就夠本了。”
卜一呆。
“這一本”的價格就定得無比高,反正不是麵向大眾的,高端客戶對價格也不敏福
而高昂的定價,也可以抬高“尊享版”的價值,讓龔公子這幫不缺錢的公子哥,也覺得“翻印”比人人都入手尊享版來得劃算。
不然,怎麼忽悠他們自己辦印刷坊呢?
至於在長安和東都,也會推出“黃金尊享版”,定價也是一樣讓人望而卻步——
卻不是用來買的,而是用來送給達官顯貴的。
人家亞相李適之、左丞相裴耀卿都閱覽過“黃金尊享版”,你想不想看呢?
要是長安洛陽也買不起,沒關係,我們在那裏有印刷坊,你可以購買內容一樣豐富,但印刷、裝幀遜色於“黃金尊享版”的“白銀性價比版”。
“奸詐啊!”卜大叫,被滿口入門營銷學的陳得他有些意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