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陳現在的審美也提高了不少,王勃的這首詩的好處他還是能聽得出來的,那就是開頭兩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很擅長運用重複的詞語,營造出一種回旋反複的美。
後世人經常會感歎王勃英年早逝,想象著他如果多活十年二十年能取得多麼大的成就。
這是因為王勃不過活了二十八歲,可是已經有萬古流芳的名篇,而且他的技巧非常純熟,掌握了不少訣竅。
就像這首詩,感傷於江水及其對離別的實際意義和象征意義,但是他發現格外難以忍受的是陸地上的樹,這些樹遮斷了他的視線,使他難於看到離去的朋友。
嗯……
聽起來就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李白寫給孟老師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難道就是就從這裏摹效的?
沒想到啊沒想到,李十二白濃眉大眼的,也是很會學習前饒訣竅的嘛!
那不用,就來《送孟浩然之廣陵》吧!
慕蓮兒自以為搶先唱了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沒想到陳直接搶先了一首更加膾炙人口的: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舟”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際“流”。
哎,不對啊,我從到大背的都好像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啊!
你這是篡改了!
作弊!
這個陳還真的感覺很冤枉,古詩古詩,流傳下來沒有不同的版本,那還叫古詩嘛!
就比如這首詩裏,“碧空”也有的版本就是“碧山”的,過分較真那就沒意思啦!
人人都會的《靜夜思》還是蘅塘退士篡改的呢,查查原版,李白根本不是那麼寫的。
陳有底氣的原因更在於,這詩的手稿,李白的手跡,就在他的手裏呢!
開元十五年,李白同誌結束了自己又一次漫長的東南自由行歸來,來到湖北安陸時,覺得風景非常不錯,就直接安家,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酒隱安陸,蹉跎十年”過的都是詩酒會友的日子。
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比他大十二歲的孟老師,當然那時候孟老師已經是名揚下的大國手啦,對這位兄弟也是非常讚賞(可就是不給兄弟贈詩!),就如同後來李白欣賞兄弟杜甫一樣,成為摯友。
開元十八年三月,就是孟老師那次不成功的進京考試之後,心情不好,也準備一次東南自由校
很有這方麵經驗的老弟李白得知後,便殷勤地托人帶信,約孟老師到江夏(武昌)會麵,介紹介紹大唐東南大好河山的風土人情、詩壇勢力之類——畢竟孟老師是一個窩在在家裏很少出門的大宅男嘛!
在江夏一直聊了好幾,經驗都還沒有完,孟老師實在是受不了了,“李十二這次我真的是要走了,再晚就趕不上去揚州的破船了!”
李白還能怎麼呢?親自送宅男大哥到江邊吧。
臨別時便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直翹首凝望到船影逐漸模糊,消失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交接之處。
看上去的確有點模仿王勃的影子,李白自己那一年也還沒有到三十歲(29),可以是王勃的同齡人了。
可是毫無疑問已經超越了原詩,流傳也更加廣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