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我有一曲,諸君靜聽!(2 / 2)

嵇康行刑當日,三千名太學生集體請願請求朝廷赦免他,但司馬昭拒絕了。

賽春樓、臨水閣,靜靜看著李季蘭的人們,仿佛就是五百年前麵對著即將行刑的嵇康、想救卻不能救的太學生們。

“此曲隻應上有!”

“人間哪得幾回聞!”

“我有一曲!”李季蘭揮手撫弦:“在場諸君靜聽!”

全場嘩然!

什麼意思?

“李莫愁”的意思竟然是,要把失傳了五百年的《廣陵散》當場奏與眾人來聽嗎?

《廣陵散》雖然名聲極大,可是的的確確已經幾百年無人聽過啦!

李莫愁又能從哪裏聽來?

她又將演奏出什麼樣的樂章?

……

“李莫愁”的《廣陵散》,自然是從陳這裏聽來的。

《廣陵散》失傳千年,可名聲極大,自然是與嵇康的傳奇經曆分不開。

《太平廣記》裏更是將此曲與鬼神聯係在一起:

故事,有一次,嵇康夜宿洛陽西的月華亭,夜不能寢,起坐撫琴。

琴聲過於精妙,把附近一位鬼魂也打動了,鬼魂聽了先生的琴聲,我也不能不有所回饋——

遂傳《廣陵散》於嵇康,更與嵇康約定:此曲不得教與他人。

蒙上這層神秘色彩,世人更加對《廣陵散》是怎樣的一支神曲倍感好奇了。

作為一位“營銷鬼才”,陳成自從上次在北望樓聽了季蘭姐姐演奏的《風入鬆》之後,就覺得季蘭姐姐實在太適合嵇康的曲風了,加上她又格外擅長,這次比琴,當即決定要讓季蘭姐姐cosplay一下嵇康。

隻是這樣做噱頭是有的,樂曲卻挺難選——

《廣陵散》早就失傳了,陳自然也沒有聽過。

後世雖然也傭廣陵散》一曲流傳,但那首實際上是明朝人對《聶政剌韓王》的改稱,曲風也不符合世人對《廣陵散》的想象。

《風入鬆》雖然相傳是嵇康所作,可正如陳所抄劉長卿的詩“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劉長卿就是這個時代的人,可見《風入鬆》在此時的確已經過時,不為世人欣賞。

至於“嵇氏四弄”,那是科舉考試時的應試科目,彈那個未免過於正式了。

最終,陳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選了一首他認為很適合“仿冒”《廣陵散》的名曲,傳授給了季蘭姐姐。

值得稱讚的是,如今的陳,經過“音樂才”會昌郡主李瑜的指導,已經不是全然的樂盲了,寫古樂譜不在話下。

何況這隻曲子,即便他不懂古譜,同樣也能寫得出來。

得意之間,陳成察覺似乎有人在後方,回頭一看,卻看到不遠處,之前紹生那個大個黑麵仆從,正抱著雙臂饒有興致地看著自己。

不出所料,紹生——

果然在這裏。

而且,對方也是衝著“秦淮花魁”來的。

隻是不知道,紹生力捧的,會是哪一家,哪一位姑娘?

陳成微微一笑,並不介意此時向對手展現一下自己陣營的實力,轉過頭去仍然看舞台上。

現場所有饒目光都緊盯著李季蘭,李季蘭卻看了一眼陳十一郎——

陳成點點頭,示意她開始吧!

李季蘭素手一撫,清音入耳,全場驚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