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沈宇懷疑的眼神盯著,聽著他不信任的語氣,葉國平頓時就不幹了“你這是什麼眼神?雖然在《鋼鐵俠》那邊我們公司負責的不是動作捕捉這一塊,但是跟那邊的同行也有協作和交流,我要不會用的話給你帶回來幹嘛?”
說完,他又補充了一句“隻不過肯定沒有專門做這個的團隊做得那麼好,那麼精致,尤其是在沈導你還沒給留我多少時間的情況下。”
沈宇一聽,也是相當無語——老葉你這說著說著,設備都還沒用上,特效也還沒開始做,就已經開始往我身上甩鍋是怎麼回事?
這個鍋沈宇當然不接,他是那種喜歡一切都提前安排妥當,然後順順利利把事情做完、做好的性格。
葉國平帶回來的這個“驚喜”,他驚是驚了,喜嘛……還要看表現。
聞言立刻沈宇翻了個白眼,把鍋推回去“你之前沒跟我說會弄一套新設備回來,我就是按照以前做《我的機器人女友》的時候評估的製作周期。”
不過互相甩鍋隻是玩笑,沈宇還是要跟葉國平說清楚自己需求的,這就是他跟大部分中國導演最大的不同。
許多中國導演對特效的製作方式和流程所知甚少,甚至包括一些成名已久的大導、名導,不僅做不好視覺效果的品控,自己對希望影片達到什麼樣的視覺呈現也說不清楚。
但沈宇知道特效想要做出好的效果,一直跟特效團隊保持溝通很重要,而他腦子裏的係統片庫就有電影的最終畫麵,再加上沈宇上輩子還幹過動畫導演,更懂得該怎麼跟這些技術宅們溝通。
隻聽沈宇繼續道“其實稍微差一點我也可以接受,我不要求效果要達到《鋼鐵俠》的程度,畢竟我這部電影不光是製作周期沒那麼長,製作成本更是差了十萬八千裏。”
“而且這半截胡戨雖然是一個亮點,可以亮瞎觀眾眼睛的那種,但並不是整部電影的重點,你盡力而為就行了,效果隻要比《我的機器人女友》那時強上個一兩成我就能接受。”
這次卻輪到葉國平不同意了“那哪兒成啊?不給你做好一點,不是白瞎了我大老遠弄回來了設備嗎?放心,我不光帶了設備,還從好萊塢那邊請了個專家回來幫忙,隻是最終合成渲染的時間可能不夠。”
說著,他指了指一個正在電腦跟前忙碌的小夥子,那個小夥子聞言轉過頭,衝沈宇他們笑了笑。
這時沈宇才發現這個工作人員雖然也是黃皮膚,但似乎是混血,再結合葉國平的話,不難推測出是個在好萊塢特效公司混的華裔。
之前他還以為是自家特效公司的人呢,原來是葉國平特意請回來的專家。
不過葉國平提到的特效渲染時間不夠的問題,還得解決“渲染?我們公司前不久才搞的渲染農場這就跟不上了?那老葉你打個報告上來,我讓人去采購服務器,如果現買來不及,我讓凱哥那邊騰出一些機器暫時先支援你這邊。”
反正《超能陸戰隊》製作周期那麼長,調整一下製作、渲染的先後順序,應該能夠騰出一些資源給《源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