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三級分銷商(2 / 2)

曾經他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還有再淪落到擺地攤的一。

賣鞋子那都不算,至少自己還是涉足的產銷,可這次呢,這可是正兒八經的擺地攤,還是賣的沙琪瑪,副食產品。

想想真是造化弄人。

不過擺起地攤,對他來,也算是輕車熟路了。

現在他的本金有限,也隻能涉足一些基礎消費品,目標也隻能著落在日用百貨這些上麵。

而日用百貨這些商品,走到一地,不弄清楚裏麵的行情,怎麼行呢。

貴,是為什麼貴?

按照範陽的理解,和荷花池賣沙琪瑪的老板的一樣,塊錢的進貨價,拿到康定,賣個5塊,6塊,是很正常的。

但賣到8塊,顯然就有點不合理了。

要是昌都,拉薩還差不多。

要知道康定距離成都,即便路再難走,也隻有00公裏而已。

一路上,範陽和缺一門連問了五六家,沙琪瑪都在8塊錢一袋,可樂,汽水,外麵塊錢一瓶的,統統都是5塊,原本1塊錢,1塊5的方便麵,裏麵賣塊,就連一罐豆瓣醬都要5塊錢。

這些基礎消費品,日用百貨,快速消費品,它的銷售模式,渠道,基本都是固定的。

90年代的企業,生產廠家,絕大部分采用的還是三級分銷製度,嚴格來講,到達消費者手中,價格都是固定的。

好比一個飲料吧,現在的府可樂,健力寶,旭日升紅茶,在90年代都是全國知名商標,銷售渠道覆蓋全國各地的大型企業。

他的銷售製度仍是三級分銷。

由於通訊與交通都不方便,直銷網絡的建立和大規模普及,還是000年左右才開始的。

就連寶潔公司,還有百事可樂等等跨國的合資企業,雖然早就有成熟的模式,在中國建立起自己的直銷網絡,都是95年往後的事情了。

有些把廠家定義為一級,有些把省級經銷商定位一級,法不一,但要搞清楚一點,是三級分銷,而不是三級代理。

好比一瓶可樂,成本價1塊錢,賺1塊錢,廠家給出的價格,就是塊錢。

按照三級代理的話,省一級,加1塊錢,就變成了塊錢。

市一級,再加1塊錢,就變成了4塊錢。

縣一級,再加1塊錢,賣給鎮上的雜貨鋪,就變成了5塊錢。

賣部再加1塊錢,怎麼辦?一瓶1塊錢成本的可樂,到了消費者手裏,就變成了6塊錢。

那麼理何在?企業的競爭力何在?

本來就是平價的日用品,是經不起這種層層加價的。

一家企業,如果連終端的零售價格,都不能把控在自己手裏,那就離垮杆不遠了。

可以分分鍾洗白。

所以但凡基礎消費品,快速消費品,日用百貨這些基礎消費品,成熟的廠家,一定是有個建議零售價的,有些害怕市場亂套的,往往直接在瓶子上寫著建議零售價,多少多少錢一瓶,一袋什麼的。

但如何平衡代理商的利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