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山溝裏的縣城(2 / 2)

進貨,來來回回花了千把塊錢,加上運費,房租,一路上東花西花,範陽拿出錢來一數,隻有800多塊錢了。

讓缺一門把身上的錢也拿出來數了一遍,隻有160多塊。

兩人加起來不過1000。

看來要盡快把這批沙琪瑪脫手了。

睡到第二早上,8點多,範陽就把缺一門叫了起來。

吃過早飯,缺一門便問道:“接下來怎麼辦?咱們找地方擺攤嗎?”

“今還不急,走,咱們先出去轉一圈再。”

作為一個生意人,看事物,範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城市的基本功能是提供行政,和便民的各種基礎設施。

那麼就有各種事業單位,職能部門,學校,醫院,商場。

康定的城區不大,夾在兩座山的中間,一條河,把城市分為兩半,這條河叫折多河,當地人也叫它康定河,還有一條雅拉河,在康定下橋處交彙,共同彙入下遊,就是大渡河。

而那兩座山,就是折多山,和貢嘎山。

城市就夾在中間。

青藏高原這邊,過了橫斷山脈,都是那種金字型的山,尖溜溜,植被不是很茂密,海拔超過五千米積雪就終年不化了,就形成了雪峰。

而兩座山的底部,相交的地方,往往就叫做溝,溝中的河,大部份就是喜馬拉雅山脈和昆侖山脈流淌下來的雪水,所以整個青藏高原的水資源豐富,帶溝的地方海拔低,植被就茂密一些,就有森林,湖泊這種地貌,風景優美,後來的很多風景區,也多以溝命名。

畢棚溝,海螺溝,九寨溝什麼什麼的。

風景的確美,但實話實,不過就是山溝溝而已。

看個新鮮可以,住在當地的人,都不當回事。

而藏區的縣城,往往也就建立在這些山溝地勢寬闊的地方,麵積一般都不大,康定也是如此,直到015年,才劃為縣級市,而目前,僅僅是個縣城而已。

但這個縣城,卻是曾經的GZZ治州的首府,曾經西康省的省會城市,因為青藏高原這個地區,是真正意義上的地廣人稀,輻員一萬多公裏的麵積,卻隻有不到10萬的人口,城鎮的常住人口隻有幾萬人的樣子。

隻用了半,大半個城區就被範陽和缺一門逛了一遍。

由於開發較早,地理優勢明顯,康定的城區在90年代便已經初具規模,甚至有一所大學,就是後來的四川民族學院,還有一所高中,縣境內還有另外兩所中學,僅僅教育這個方麵,就有了很強的消費能力。

輻射的麵積就會更寬,周邊幾萬平方公裏的牧民,孩子要上學,都會送來康定。

而既然是作生意,每到一地,尋找的肯定是市場,隔他們住的地方沒多遠,就有兩個大型的農貿市場,主要提供生活物資。

進去隨便打打探了一下,大米,麵粉,肉類,價格不高,因為這些都是國家定價的,可謂虧本也要作,因為當時的市場經濟並不完全,實行的是價格雙軌製,國家靠控製糧食和農作物等基本生產資料,來調節和掌握市場的價格,來平衡貨幣關係。

但是蔬菜和水果,價格就高得有點離譜了。

因為這些全靠商販從外地運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