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河西薛舉自號西秦霸王,進兵長安,在淺水原與唐軍激戰,大敗李世民。
李密率領瓦崗軍擊敗宇文化及後,作為交換條件,李元愷下令幽州軍徒平原郡一帶,暫時不插手中原爭奪,李密則把蕭皇後和楊吉兒還有一幹隋室老臣交還給李元愷。
同年,楊吉兒以大隋公主的身份嫁燕王李元愷為側妃。
王世充占據洛陽以後,擁護秦王楊浩為帝,李密無奈隻得暫時接受洛陽朝廷的冊封,瓦崗軍進退不得,困守東郡。
同時,江南蕭銑、輔公佑、杜伏威、林士弘群雄並起,江表之地戰亂不休。
皇泰三年,趁著王世充與李密再度激戰的時機,李元愷親率大軍突襲洛陽,王君廓攻陷太原,程咬金突襲上黨,將大半個河東收入囊鄭
大賀摩會奉李元愷之令回軍遼東,防備襲擾不斷的高句麗人。
皇泰四年,謝科於亂軍中射殺王世充,李密瓦崗軍內部矛盾爆發,徐世積率領半數瓦崗軍歸降燕王李元愷。
同年,李元愷令秦瓊、羅士信、謝科、丘行恭、沈光五路大軍進兵江淮,自領大軍向西進逼關鄭
西秦霸王薛舉沒有像曆史上一樣突然暴斃,而是在隴西之地與唐軍反複爭奪。
李淵被逼無奈,自去帝號降為扶風郡王,以換取李元愷延緩進兵的時機。
兩月後,隴西李氏近百歲高齡的大長老李晁,將李氏宗譜獻於李元愷,同時將李淵一係革除族譜,尊奉李元愷一支為正朔。
就在李淵拚盡全力擊破薛舉之後,李元愷兵進潼關,李淵集團被迫讓出關中,逃往河西,最終在休屠澤,覆滅於一支吐穀渾和羌人部族的聯軍之下。
自此,大江以北,再度歸於一統。
皇泰帝楊侗改封李元愷為唐王,一月之後禪位。
李元愷在長安即皇帝位,國號唐,定都長安,改元貞元,冊封長孫無垢為皇後,立皇長子李承祖為太子。
而後李元愷親征偽楚政權林士弘,蕩平嶺南,曆時八年,九州大地重歸一統,盛唐依舊......
~~
草草結尾收場,實屬無奈之舉,諸多抱歉也對不住各位......
大家也都看出來了,從這一卷開始就收著寫,本來想按照大綱盡快將主線結束,但是算了一下,就算隻寫主線快速推進,故事展開的話也還要四五十萬字才行,無奈,隻得弄個閹割版大綱版的結局了...
開新書的想法一生出來,就揮之不去縈繞心頭,萬般糾結之下,還是選擇盡快結束本書。
其實故事進展到回歸遼東,一切似乎都已經順理成章,本來在大綱裏,幽州易幟這個情節沒有那麼簡單,各種盤算下來,沒個二十萬字結束不了。
楊廣和李元愷的決裂也不會那麼快,殺李敏一家隻是開端。
至於後麵的爭霸部分,隻要薛舉活著,再加上北宮嵐那支羌人部族和吐穀渾的部分勢力,在河西搞搞動作,足夠關中李淵喝一壺的,無奈,羌人部族這把暗刀展示不出來了......
突厥人想南下也不容易,背後還有九姓鐵勒的牽製,大業十四年始畢可汗翹腳,俟利弗成為處羅可汗,草原又要亂一陣子,咄苾作為李元愷的老嶽父,肯定要得到李元愷的支持,然後又是上演草原勢力平衡的結果,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醫女孫辛夷的身份是改動後的陳叔寶和張麗華的女兒,完全繼承了母親的美貌,堪稱下第一美人。
藥王為了保護她,在她臉上做了些手腳,本來是準備讓李元愷和林士弘上演一場爭奪美饒大戰的....唉....
李密的失敗在他殺翟讓的時候似乎就注定了,再加上他輕易地放李淵進入關中,而沒有及時阻止,聽信了李淵灌給他的迷魂湯,不失敗才怪。
至於江南,林士弘出身差了些,蕭銑一時勢大,不過烏合之眾,再加上早早埋伏好的張氏一族作為內應,江南士族應該很容易被瓦解。
第一次嚐試曆史文,不盡人意,得失都有許多,認真總結總結。
新書已在籌備當中,大品類不換,風格換換。
對於許多支持到現在的朋友,怎麼感謝都不為過!衷心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