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信怎麼都想不到,朋友圈能產生這麼大的蝴蝶效應。
今是兒童節,一大早起來,心血來潮的發了這樣一個朋友圈:給大家推薦一個兒童節活動,很刺激,搞不好就是驚喜,而且是親自活動。即——帶著孩子去做親子鑒定。
這麼明顯的惡搞,不知道會不會刺激到周圍的某個人甚至某些人的敏感神經。
中午,張東信正準備開車出去,手機響了。一看,是真的不想接這個人的電話。可是考慮到這個人是自己的中學老師,還是接了。
“喂,是東信吧。”老師的語氣不怎麼友善,和平時不一樣,似乎還有幾分著急。
“是我,老師你好,有什麼事嗎?”
“東信,我看了你的朋友圈。”
張東信有點莫名其妙。
“你的很有道理,我一定要讓我兒子帶著他兒子去做親子鑒定!”
信息量挺大,夠八卦。可是張東信卻沒有多少看熱鬧的興趣。因為,這會兒已經覺得自己發這個朋友圈不合適了。喃喃的念叨:“早知道拿號發微博了。”
電話那頭,老師自顧接著到:“咱們兩家離的近,我剛好來這邊轉轉,馬上到你們區門口了。記得你有車,你開車帶我去兒子那裏好不好?”
張東信沒有多餘的話,主要是,這種情況已經沒必要別的啥了,回答到:“好。”
十幾分鍾後,張東信開著車,老師在副駕駛叨叨:“我覺得我是個很好的婆婆,誰能攤上我,那都是幾輩子的福氣”
張東信突然找到了當初上學時的感覺。特點一:根本插不上話。
副駕駛這位確實不需要對方反饋,一個人就能一直聊。
“我這個人,很大方的,從來不斤斤計較,也不占人便宜。誒”
不得不佩服人家的反應速度,接下來的話很體現水準。
“你今本來就是要出去的吧?我一會兒到了地方把車錢給你。”
不愛沾便宜,那為什麼不直接打車?到了區門口才提出坐順車。至於到了地方會給錢…嗬嗬。
這些話張東信也就順便想想。出來沒意義,還不如省點力氣呢。
很快,張東信又找到了上學時的另一種感覺了:困,很困,昏昏欲睡。
強打著精神開車,運氣不錯,終於在路上睡著了。
運氣很好,車子在失控狀態下闖了紅燈卻沒有撞到別人,但是被別人撞了。側麵一輛車子直接撞到駕駛室。
萬幸,老師隻是皮外傷,經過搶救,張東信暫時成了植物人。
……
不知道失去意識了多久,感覺上就是聽課打了個盹兒。在醒來時,耳邊傳來了一聲呼喚:“夫君,早飯做好了,起來吃吧!”
聲音很好聽,輕柔婉轉,溫柔中帶著一絲責怪。
是在叫我嗎?這是在做夢?惡作劇?幻覺?
很明顯,一時間還搞不清楚狀況。
管他呢,先看看這個妹子漂亮不。就算是夢,張東信也不打算客氣。
與此同時,耳邊又傳來了漸漸靠近的腳步聲,一個嫋嫋婷婷的素衣少女走到進前,幽幽嗔道:“夫君,起來了!”
哇!果然很漂亮,雖然還有點年幼青澀。
張東信這就要起身抱一抱,卻突然發現一個悲催又奇妙的現象——感覺不到自己的重量,類似VR視角。想起身,控製不了自己的身體,想話,卻發現發不出聲音。
還沒來得及思考,張東信話了。確切的,是張東信所在的這具身體話了,同時還起床了。
等吃完了早飯,張東信才逐漸確定一個事實:自己穿越了,卻沒有獲得身體的控製權。
因為,無論穿衣洗漱,吃早點,還是和妻子談話交流。通過妻子的反應,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張東信很想一句:“報應呀!沒事發什麼朋友圈?應該號發微博。不!發微博也不行!”
不知道能不能獲得這具身體的控製權。目前隻能寄希望於這個人是個好人。還不夠,好人有什麼用。希望這個人有本事,有城府,最起碼能生存下去。最好能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