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3)

唐玄宗李隆基出生於公元685年,死於76年,活了78歲,算是比較長壽的帝王了。他71年至756年在位,長達44年。在這44年中,先年,開元9年,寶15年(有年份重疊)。

公元71年,李隆基誅滅太平公主,改元開元,成為真正的至尊。公元74年,李隆基改元寶,開元時代結束。根據這兩個時間點,整部分為三個部分:李隆基奪取最高權力的自我奮鬥階段——紅妝幕落;李隆基勵精圖治,主導創立了中國封建社會最輝煌的一段曆史——開元盛世;李隆基在愛情和權力的遊戲中不斷迷失和墮落,最終親手毀掉了自己一手創建的最偉大的帝國——寶悲歌。

李隆基出生在一個紅妝時代,這個時代是世界古典政治史上的一抹亮色,但對李隆基個人和家族而言,卻是一個極其悲慘的年代。父親退位,母親慘死,囚禁深宮……一幕幕悲劇深深印在他的成長軌跡中,從李隆基出生的那起,就已經擔負起結束這個時代的使命。

紅妝時代的始作俑者,正是李隆基的祖母武則,這個女人不僅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曌”的新字為名,更創造了一段空前絕後的傳奇:女人,也能做皇帝!

但武則畢竟是中國曆史的一個異數,雖然她憑借自己無以倫比的個人魅力和超強的政治手腕,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時代,但是,在幾千年宗法、禮教、人倫等傳統所維係的強大慣性下,在生老病死的規則桎梏裏,武則最終還是無可奈何的敗下陣來,遺言死後恢複皇後身份下葬,隻留下一塊無字豐碑。

盡管如此,武則依然成為唐朝宮廷貴婦們心目中最值得去學習並超越之的榜樣——女人可以做皇帝,她可以,我也可以!

第一個要學武則做皇帝的,是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李裹兒。她公然要求父親立自己做皇太女,也是亙古未有的。但安樂公主始終是和她的母親韋後捆綁在一起的。李顯九死一生才顛覆了武周,恢複了大唐,即使再疼愛自己的女兒,他絕不會再把下傳給一個女人。韋後抓住了這一點,和安樂公主達成同盟,承諾自己若做了女皇,必然傳位給安樂公主。於是就有了李顯家庭的人倫慘劇——十四年患難與共、生死相依、不離不棄,如此深厚的感情卻在權力麵前不堪一擊。

韋後如果複製武則的道路,她或許能成為第二個女皇,安樂公主再是第三個,中國的宗法人倫必將發生翻覆地的變化。但是,親信們的自私和愚蠢徹底地葬送了她。宗楚客隻是想把韋後作為自己實現日後更大野心的跳板,韋播更是幻想能直接把李家下改成韋家。這樣一個沒有政治理想的團隊,失敗是必然的。

李顯最終還是一個負責任的政治家,他已經看出大唐的未來隻能是在自己侄兒的手中才會走向輝煌。所以,他在家國下的痛苦抉擇中,主動選擇了死亡。即使韋後和安樂公主不下毒,他也會選擇同一個結果,因為不想傷害自己深愛的人,更不想敗壞了大好的江山,那麼,就把希望留給最優秀的子孫吧……盡管這個人並不是自己的兒子。從這一點上看,李顯更加性情,和李旦的忍、讓、退比起來,他要可愛的多。

李隆基和同時代的皇族子弟相比,更有責任心,也更有魄力和擔當。他從七歲開始,就出“這是我家朝堂”的驚人話語。這件事情導致他母親死無葬身之地,也讓李隆基慢慢養成了“阿瞞”曹操一般的性格。可忍,可讓,可退,可辱……一旦出手,一招致命。這就是所謂雄才大略吧。在與吐蕃人的馬球比賽中,李隆基帶著三個人組隊,橫掃吐蕃十個高手組成的隊伍,紈絝子弟如安樂駙馬韋延秀者,能做到嗎?李顯正是通過這場比賽認識了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