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子安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唐雪這樣說他自然是高興的,但他自己又何嚐受之無愧呢?
他沒有唐雪說的那麼好,他對每一個人似乎都付出了所有,但其實他做的並不好,他並沒有讓他們幾個過得多麼的好,他們每一個都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麼快樂,他其實做的還不夠。
顧子安有些感概,告別唐雪之後顧子安去了康家,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他自認為他給了他們最好的,可是到最後卻發現一切跟自己想象的根本不一樣,他能不能給予他們最想要的呢?他希望他的每一個弟弟都能開心,是真正的那種開心,他其實知道他們的開心究竟是什麼,他問自己,願意給嗎?給了又會怎樣?難道看著他開心自己不快樂?
一路上他突然不斷的反省自己,他真的做的不夠好,他甚至沒有教會他們最簡單的道理,沒有給予過他們最簡單的快樂,很多事情他不是不知道,可他丙沒有真正的像一個大哥一樣的去盡責的做好,他知道顧子銘是怎樣的人,他放縱了他,結果最後呢?顧子銘不快樂。
顧子傑想要的是什麼難道他不清楚?他卻睜隻眼閉隻眼的就這麼讓他過去了那麼多年。
而顧子彥呢?顧子彥要什麼他不清楚嗎?他很多次說過顧子彥是他的驕傲,他願意給顧子彥所有最好的一切,可是到最後呢?他連顧子彥最想要的都不肯給,他為什麼非要顧子彥成為下一個自己?因為他以為自己是好的是成功的,但其實他並不成功,那顧子彥還成為這樣的人幹什麼?還有什麼意義嗎?或許幸福對於每個人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
對於顧子安的到來,康廉頗感意外,但是想想其實也並不意外,顧子安跟自己是一樣的。
他們的妥協都是早晚的,或許隻是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一個能夠承認自己錯了的台階。
而顧子安選擇了在這一刻出現,這倒是一個不錯的機會,雖然顧子安手裏拿著兩張請帖看起來很能說明問題,但這並不影響另外某些心照不宣的東西,有些心情隻有彼此能懂。
康廉當然理解顧子安的心情,從一開始的不願意接受到最後的不得不妥協,每一份心情康廉自己都曾經經曆過,但到最後他發現,這些都不是最難過的,真正讓他們最難過的是孩子們那張落寞的笑臉,有些情緒在當時拔劍相向的時候並不覺得,但卻在塵埃落定後特別明顯。
在當時他們爭鋒相對的時候,在當初他們誰也不願意退一步的時候,他是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有什麼錯?他們早晚會懂的會感激自己的,當時真的那麼想。
可是到了最後他們不再跟你硬碰硬了選擇了沉默的時候你才突然發現原來他們終於認輸時的落寞笑臉是那麼的紮心,自己一點也感覺不到所謂贏了的快感,哪有人贏了?
大家全都輸了,根本不可能會有人真正的贏得了這份現實,可是,輸卻有不同的輸法。
當他們終於願意去成全的時候終於發現原來輸了也是一種贏,他們願意輸掉這一場毫無意義的爭鋒相對,若是他們輸了孩子們便贏得了幸福,若是孩子們輸了,自己擁有什麼?擁有一個永遠不會真正快樂的孩子,這樣的贏有什麼非得繼續下去的意義?
顧子安和康廉喝著茶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一下午,而這些廢話中並沒有一句是跟顧子彥或康昊柏有關的,但其實這些無關裏有確確實實是與他們有關的,或許這就是一種無聲的妥協。
顧子安不僅僅邀請康廉參加顧子傑的婚禮,還同時邀請他參加了家裏的晚宴,一個大團圓的晚宴是他心裏想了很久的事情,如今借著顧子傑婚禮的這個契機他終於可以實現了。
他請了不少人,但都是他覺得應該請的,或許有些事情他自己想清楚了。
沒有任何人是自己的附屬品,不管你曾經付出過什麼都不能因此而阻擋他們本來應該來去往的方向,那不是愛,隻是一種不理智的控製欲望而已。
無論是哪一個弟弟,他們的一切早晚是要遠離自己的,他不可能把他們留在顧家護在身邊一輩子,他們有他們自己想要的幸福和交往的圈子,自己不過也是其中之一而已,他並不能成為所有人的全部,他們早晚是會越飛越遠的,他們都有自己的未來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