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青:“萌萌?你家嗲嗲(方言:爺爺的意思)去世了?”
楊萌:“青嗲嗲!是的!我是先給您來報一下喪。”
楊和青:“好吧!我知道了!伢子!你去下一家吧!等下我就會來的!嗲嗲這裏不用你磕頭了!你這樣要是從現在就磕起頭,到了最後一家。你還能不能回來,都不知道了?”
楊萌沒聽楊和青的勸解。
在屋外規規矩矩磕了三個頭。
連續三聲的砰砰響。
楊萌就這樣一家一家的上門,敲門,磕頭。
就這樣循環。
整個村子倒是不大,隻有四十七戶人家。
楊萌跪了四十七次。
磕了一百四十一個頭。
這是農曆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四日晚上發生的事情!
十點以後的時間。
楊萌家裏麵並沒有計時的東西,這是因為今天楊海峰過來陪楊萌說了一會話。
楊海峰手上有一塊手表,楊海峰走的時候,當時已經是十點二十四分了。
對楊萌來說。
今天!
這是一個悲傷的日子,這也是一個解脫的日子。
這個日子。
楊萌雖然不希望它來。
但是楊萌知道這個日子的到來是絕對不會太遠。
床上的人已經沒有了一個人形了。
楊萌有些時候抱著爺爺上廁所。
都已經感覺不到這個老人身體的重量了。
從當時一個人根本都抱不動。
到如今自己輕而易舉的就把這個老人抱起來,而且一點都不吃力。
就可以想象是個什麼樣的情況?
這並不是說楊萌的力氣增長有多大。
而是這個老人身上根本就沒有了肉了。
就隻剩下了一張皮。
包裹著裏麵已經定型了的骨骼。
楊萌當時就有感應。
就感覺到自己的爺爺也就這幾天的事兒了。
長期的勞累使得楊萌精神並不集中。
屋裏麵燒了一堆大火。
楊萌就坐在火邊。
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迷糊過去了。
等到再次醒來的時候抬頭一看。
老爺子眼睛睜著。
嘴也張著。
以為是爺爺在那裏招呼自己。
楊萌趕忙走了過去,把自己的耳朵貼在了爺爺的嘴邊。
想聽清楚爺爺在那裏對自己說什麼?
可是等來的。
卻是沒有一點氣息變化,連呼吸都沒有了。
楊萌當時心裏麵雖然是有準備,知道不是今天晚上就會是明天,自己的爺爺可能就會去世!
楊萌發現爺爺去世之後,並沒有感覺到有多悲傷。當時就是除了腦袋裏麵一片空白以外,根本就沒有想起過悲傷這件事,眼睛裏麵就連眼淚的影子都沒有。
在村子裏。
老人去世是要上門報喪的。
而且就是在老人去世以後,還不能等多久就得去上門報喪。
這是這個村子裏麵的傳統!
楊萌也沒能免俗。
潛意識指揮著整個人轉身就往外走。
等走到屋外麵楊萌才想起來現在都已經半夜了,也不知道這些鄰居還有幾家是沒有睡覺的?
但是不管怎麼樣?
村子裏麵的這個風俗,就使得楊萌必須得上門去報喪。
而且上門報喪你還得下跪。
給人家磕頭。
三個響頭。
這是規矩。
如果人家沒聽到響聲,人家是不願意上門來幫忙的。
楊萌首先去的第一家。
就是楊和青家。
因為隻有他家離得楊萌家最近。
上門。
敲門,退後。
楊萌是用手掌拍的。
這裏麵也是有規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