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柴秀吉跑了,他一路跑到德川家康那裏,最後是坐船回到了攝津那邊。
武田正信平定了羽柴秀吉,織田家兩大重臣一死一逃,實力大損,整個畿內,沒人敢反抗武田正信。
織田信雄被武田正信扶上太閣之位,隨後太閣被武田正信改為太政,至於朝廷內閣的政策,幕府都有一票否決權。
這讓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幕府的地位已經在內閣之上了。
不過武田正信隻把尾張美濃兩國交給了織田信雄,至於近江,伊勢,大和等國全部收了,然後重新分配。
至於羽柴秀吉在攝津再次被武田軍擊敗,逃亡四國,隨後乘船跑到了德川家康門下,隱藏了起來。
這個時候,武田正信聲威大震,四國方麵的長宗我部元親上洛,向武田正信降服。西國毛利也送上了書信,希望武田正信饒恕他們之前的過錯。
更遠的九州島津家,龍造寺,大友等大名也向武田正信送上書信。
這個時候,武田正信意氣風發,於是在正十二年,他宣布下大名不得隨意攻伐,一切都有幕府仲裁。
之後武田正信開始分封,越前國大名原田正行,飛驒和北信濃的大名是東野井勝,加賀國大名本多正信,甲斐國大名武田信道(武田信玄後代),能登兩大名池田正綱和青木大介。
上野大名真田昌幸,南信濃木曾義昌,西越後大名前田慶次,東越後大名島勝猛。伊勢三大名田村信秀,山本信勝,橫山信虎。伊賀大名中村信友。
丹波兩大名赤井直正,寺氏職。播磨尼子勝久,備前宇喜多直家,因幡黑田孝高,旦馬本莊秀重,丹後伊藤嘉明。
至於近江,大和,若狹,山城,紀伊,河內,和泉,攝津等分國為武田正信直接統領。
不過武田正信宣布每個分國內,隻有超過十五萬石的大名才有資格築城,若是一個分國本來就少於十五萬石,那隻能允許一座大城。
隨著武田正信安定畿內的情況,下基本大定,對於那些隻是依附他的關東,奧羽,西國,九州。武田正信隻是告訴他們不得隨意開啟征伐,一切都應該告訴幕府裁決。
自應仁之亂開始的亂戰似乎到正十二年就結束了一般,武田正信又開始了醉生夢死的生活。
一晃就是五年,正十七年,日,豬俁邦憲出兵名胡桃城。真田軍料不到北條氏翻臉比翻書還快,倉猝迎敵。
名胡桃城築於河邊,三麵環水易守難攻。同時,駐紮岩櫃城的真田軍矢澤賴綱的部隊也火速馳援,眼看就要趕到,與城內守軍形成對北條軍的夾攻之勢。
據《真田太平記》記載,激戰正酣之際,忽然北條軍突破北段城牆,洶湧如潮的敵軍士兵殺入城內,真田軍終於被擊潰。
而負責防守北牆的,正是內應中山九兵衛!
守將鈴木重則逃到正覺寺,羞憤難當,舉刃自盡。
真田昌幸當即就派出使者向武田正信哭訴,武田正信震怒,北條家的舉動分明就是打他的臉,不把他這個幕府將軍放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