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2 / 3)

隻是事情沒有按照蕭衍分析的那樣發展,而他更沒有錦心想象中那樣強悍無敵,更不是小說中的萬能男主,他隻是亂世中一位普通的皇帝而已。

隻平靜了幾日之後,便從邊關傳來消息,魏國已經大軍壓境,正式和齊國開戰,宮內無人不曉,錦心聽聞更是揪心,一時間蕭衍忙於處理朝中政事還要關注前線,一直在太極殿中忙著,連續幾日都沒有進後宮去,更沒時間去看錦心,隻是不忘每日派人去鳳藻宮看看錦心可還好,用膳如何。

錦心像是做了件虧心事,加上蕭衍說了不想和親之類的話,更是對自己的莽撞更是沒有半分責怪,想起以前剛進宮時也是對自己有求必應,便對他有幾分另眼相看,加之這幾天蕭衍在太極殿忙碌,但是後宮聽到的消息卻總是不好,這裏麵各種小道真假消息,也不知該信哪個。一日錦心又從青竹那裏聽說,前線連折損兩員大將,皇上正發愁誰去做統帥呢,錦心終是忍不住,去廚房選了材料親手燉了些湯去太極殿看蕭衍。

本以為出了後宮進前麵的太極殿會有人盤問,沒想到一路走過去隻有行禮的,並沒一個人來上前盤問。

進了太極殿北門,錦心本想應該是有內侍先去向蕭衍稟告,然後得到蕭衍的容許自己才能進太極殿的,沒想到竟是無人阻攔的長驅直入,心中倒是揣測猜想了一番。突見正向外走的王公公,不由問道:“皇上可在裏麵商議國事?”

王公公恭敬的答道:“此時就皇上在裏麵,娘娘請進。”

錦心便將心中疑惑問出,“太極殿不是皇上上朝的地方,嬪妃來這裏不用先通稟嗎?”

王公公答道:“若是別的娘娘來,定是要回稟,皇上見的話才可以進來,但是娘娘您不用。”

錦心疑惑反問道:“可是因為我是貴妃,位份高就不用回稟?”

王公公解釋道:“不是因為娘娘您是貴妃,就是皇後娘娘來了,沒有回稟皇上皇上沒有宣召,也是不能就這樣進去的。”

錦心楞了,自己難道還享有什麼特權,自己竟然都不知道的。

王公公繼續說道:“娘娘未進宮時,皇上就已經囑咐過,娘娘何時來太極殿勤政殿都不要阻攔也不用事先回稟。”

錦心聽了,頓時心裏說不出是什麼感覺,也許蕭衍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他都是從來不說的,自己更是不知道。

錦心一邊想著一邊拿著食盒走進殿中,殿裏靜悄悄的,徑直向裏走去,便看見蕭衍正是和大臣研究了一夜的戰情,此時右手雖然還拿著奏折,左臂卻支著頭已然睡去。

錦心見他那樣睡著,此時雖然已經春天,但是早上還下了一場春雨,殿內更是寒氣逼人,便四處張望,竟然連個薄被都沒有,想出去叫王公公卻又怕吵醒他,隻好解下自己的披風輕輕的給他蓋上。

蕭衍正是睡的迷糊,隱約覺著有人給自己蓋著什麼,以為是王公公,眼睛也不睜開隻問道:“給錦貴妃的水果送去了嗎?她可愛吃?”

錦心跪坐在旁邊聽著倒是有些感動,好像自己做什麼蕭衍都是能包容,自己要求什麼他都是答應,即便是因為自己私自放走雨靈而引起兩國的戰爭,都不見他有言語上的責怪。即便是忙成這樣也不忘關心自己的飲食起居。

蕭衍見無人回話,便睜開眼睛,轉過身來一看,沒想到居然看見錦心,倒是有些意外之喜,又見身上的蓋著的披風,那上麵的花紋圖案還是她繪製的,一夜的疲憊困倦頓時消散無影,便轉過頭來笑著對錦心說:“你經常這樣突然來看我,我倒是真有些不習慣。”

錦心望著他有些憔悴的臉色,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來安慰,“我知道你最近比較忙,怕你太累,所以燉了些湯給你喝。”

蕭衍見錦心又給自己盛湯,又怕燙到自己,囑咐說慢點喝,小心燙,頓時覺得再大的再難打的戰爭有了錦心的關心都是會順利打勝的。又一想不趁此時騙吃騙喝騙關心更待何時。

便哼哼唧唧,一邊假裝胳膊很酸抬不起來一邊訴苦,“最近看奏章太多了,連拿勺子的力氣都沒有了。”

錦心自然知道他是故意想讓自己喂他喝才是真的,心想是被他吃定了,誰讓自己惹了麻煩連累他了呢,便拿起勺子,“那隻好我來伺候皇上了,隻是我笨手笨腳的還望皇上別嫌棄才是。”

蕭衍聽此更是笑著大張著嘴喝了一口湯咽下,“不嫌棄不嫌棄,你每日都燉了湯來喂我才好。”

看著蕭衍喝完了湯,錦心才擔憂的問道:“和魏國的戰爭,很難打嗎?在後宮聽到各種消息,竟沒有一次是於齊國有利的。”

蕭衍望著錦心,不想讓她太擔心,想了想答道:“這種仗不是第一次打,隔幾年為點事情便是打一仗,折騰一陣,你記得你幾年去邊關當時也是遇到魏國偷襲,至於說打勝也不是什麼難事,不用擔心。”

雖然聽蕭衍這樣說,錦心總歸還是憂心,畢竟雨靈是自己放跑,至少有一半的責任在自己,有些愧疚的小聲說道:“要不是我放走了雨靈,就不會給齊國惹這麼大的麻煩了,你就不用這麼累了。”

蕭衍望著錦心一臉內疚憂慮,認真的說道:“就是你沒有放走雨靈也說不定有別的事而發生戰爭,不過若是因為這場戰爭你能一直這樣關心我,那我倒是希望不要那麼快結束。”

錦心問道:“如果當初你知道我把雨靈放走會有這樣的後果,你會不會阻攔我呢?”

蕭衍想了想答道:“我隻知道錦心這樣做會高興倒是不會想別的許多。”

錦心一時心裏歎道:難道我要是高興看烽火,你就做周幽王不成,若是齊國因為這件事而滅亡,那我豈不是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