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規基地出來,張朋憑借著在裏麵不吐一言的“優良品質”,獲得了渠市長極大的信任,得以成為團體中重要一員。
付出自然有回報,在老黃的支持下,張朋開始參與平一院新址商業街項目的開發,並負責重要工作。
可以,有了前麵的鋪墊,以張朋為人處世的能力,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渠市長的得力臂膀、座上哄人,一躍成為平城的上流人士。
然而,此時此刻的他,已經萌生急流勇退之心。
慕青的諄諄教導不時在耳邊回響,雙規基地的經曆讓他多次在夢中驚醒,雖做生意離不開政治,然而,一旦和他們融為一體,不分彼此,遲早會在這上麵吃苦頭。
宦海無常,沒有長盛不衰的道理。
今渠市長高高在上,轉眼間跌落穀底也不是沒有可能,一旦徹底投靠他,就是把自身的命運交到了其他人手上。
這次僥幸逃過一劫,下次呢?
要知道參與的越深,就越難以脫身,李豪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作為一個草根,張朋的劣勢太明顯了,很容易被當做棋子拋棄。
當然,他雖然下定決心脫身而出,並沒有一刀切與過去做個了斷!
一方麵努力了這麼多,好不容易有了事業的雛形(新項目開發他以五百萬的投資占了百分之十的股份),怎麼可能斷就斷,未來的風險隻是風險,眼前的利益卻是真金白銀。
另一方麵,上車容易下車難,既然和渠市長搭上了線,成了一個圈子的人,沒有一個得過去的理由,恐怕很難脫身。
張朋考慮很久,決定重返校園,聽從慕青的教導,去大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畢竟平城太了,既然要奮鬥,就要選擇更大的舞台,與最優秀的人同行。
為此,他將日常的大部分精力用於複習功課、讀書學習上麵,憑著卓越的賦,僅用不到半年時間完成了整個高中課程的學習,並在011年的高考中取得699的優良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成為一段校園傳奇。
麵對張朋的選擇,渠市長一行隻有苦笑加祝賀,相處時間長了,已經忘了對方還隻是一個孩子,誰能想到,平城冉冉升起的商界新星,竟然是高中生,讓人驚掉一地眼鏡。
去北大深造,這樣的借口,堂堂正正,沒有任何人有異議。
甚至在渠市長心中,又對張朋高看了一眼,如果是普通的北大學子也就算了,在一個廳級幹部眼裏不值得重視,然而,換做是張朋,以他的人情練達,如果機會來臨,肯定會有一番大作為。
渠市長親自開口,拒絕了張朋退股的要求,讓他安心在外學習,家裏的一切都不用操心。
隻享受利益,不承擔風險,和平城的幕後投資人一樣,張朋自然沒有堅持斷絕的道理,畢竟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沒有人支持是不可能的,平城是他堅實的大後方。
不過,眼下這些都無所謂了,他的心已經早早飛向了遠方。
全書完!
下個江湖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