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就開始遷都的計劃,於2006年匆匆忙忙建成之後,就動用大卡車,把公人們搬遷過去了。
首先,通往首都的旅途就不容易,乘坐飛機飛抵隻有基本設施的機場,普通人從仰光出發,則必須經曆8至10時,在隻有兩條車道的高速公路勞頓顛簸,才轉入有八條車道的首都高速公路。
“交通還是不方便的,這是緬甸的一個缺陷,還是有很多需要發展的,我們這裏的交通設施還是很陳舊,這個我還是承認的,和發達國家,和比較好的發展中國家還是很一定的差距。”
內比都的街道雖然寬敞整齊,卻沒有幾輛車行走,也似乎看不到交通燈,周圍零零星星的建築工地塵埃滾滾,街上也沒有幾個販,不像其他亞洲城市的街道那麼熱鬧。
“交通方麵,有的時候也有點像印度,人們有的時候不太遵守交通規則,印度有的車輛隨便亂穿馬路,隨處可見。”
“這是貧窮落後所導致的,一時半會兒還真的改變不了!雖然我也很希望能改變一下我們的交通現狀,但是這需要投入,購買公交車,購買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都是需要錢的!”
緬甸是個多禮節禮儀的國家,緬甸佛教徒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麵時,慣施合十禮,施合十禮時,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夾在左腋下,然後雙手合十施禮,施合十禮時,要雙腳站定,兩手合掌後舉至胸前傾斜。
並:“給您請安了!”
“我覺得我們緬甸人在這個方麵還是很有禮貌的,雖然貧窮,但是還是有我們這裏的禮節的,也不是人人都是野蠻的,沒有教化的!”
“對於朋友,我們還是恭恭敬敬,尊敬別饒!”
緬甸人見到不太熟悉和不經常見麵的老人、領導、學者時,如他們正坐在地板上,則要施跪拜禮。
若見到上述人員是比較熟悉的人,則施坐拜禮。他們凡來到僧、父母、師長麵前時,都要施大禮,即五體投地禮,這個禮節在拜佛的時候也常見,這代表對佛的尊敬。
路遇老人、領導、學者時,一般施鞠躬禮。
過去,到緬甸人家裏作客,都要進門脫鞋,現在這種習俗已漸有改變,進入佛塔或寺廟時,任何人都要脫鞋,否則被視為對佛的最大不敬,有時還可能要招來麻煩,緬甸人對佛極度虔誠。
“這個我之前也向大家介紹過,我記得我和大家都是過的!”塞耶。
“是的,我記得你過,我還是有印象的!”周森點頭。
塞耶:“是的,我認為緬甸雖然和老撾一樣,貧窮了一點兒,但是該有的禮儀,我們都有的,雖然一樣貧窮,但是緬甸人還是覺得比老撾還是要好一點兒的,老撾那邊由於都是山脈,他們的交通更是難以發展,高山太多了,緬甸的城市還有平原,交通工具雖然陳舊了一些,但是勉強還是可以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