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從內城向外城依次展開,分為三層,內城即老城,素影維也納心髒”之稱。
這裏街道狹窄,卵石鋪路,縱橫交錯,兩旁多為巴羅克式、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聖斯特凡大教堂和雙塔教堂的尖塔聳立藍。
圍繞內城的內環城線,寬達50米,路邊生長著各種樹木,兩旁有博物館、大學和國家歌劇院等重要標誌性,遊客還是喜歡來這裏參觀,這裏的旅遊費用相對歐洲其他國家要相對便宜一些,性價比較高,遊客也願意來維也納旅遊。
內環城線與外環城線之間是城市的中間層,這兒是密集的商業區和住宅區,其間也有教堂、宮殿等建築。
外環城路的南麵和東麵是工業區,西麵是別墅區、公園區、宮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邊緣,座落在城市北麵的多瑙公園,也是遊人雲集的地方。
夏羽翔團長:“提到維也納可是音樂之都,這裏的音樂文化遺留下來,很多音樂家都曾經來過維也納,維也納養育了維也納新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勳伯格、韋伯恩和貝爾格。”
“出生在維也納的還有舒伯特、老約翰·施特勞斯、約翰·施特勞斯、蘭納和克熱內咳,無數音樂家曾在維也納學習、生活和投身音樂創作,其中包括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三位傑出代表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還有李斯特、萊哈爾、布魯克納、馬勒、格魯克、勃拉姆斯和維瓦爾第。”
“這些音樂家都非常出名,其中以施特勞斯、舒伯特、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李斯特比較出名,這些音樂家,在我們中學生、高中生的音樂理論課上,都有提到過,他們的音樂作品也膾炙人口,一直保留下來。”夏羽翔團長。
“是的,我上中學、高中的時候,我的音樂老師曾經在音樂課上,為大家講述這些音樂家的人生故事,並彈奏他們的鋼琴曲給我們聽,有一些音樂家的作品彈奏還是有難度的,需要經過訓練,才能彈奏!”
“接下去我們要去薩爾茨堡,相信大家對這個地方並不熟悉!”夏羽翔團長。
薩爾茨堡位於奧地利的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的門庭,城市的建築風格以巴洛克為主,據史料記載,薩爾茨堡是現今奧地利管轄地域內曆史最悠久的城剩
地處阿爾卑斯山北麓,南麵是高山連綿,北麵卻是一馬平川,最近的高峰是翁特峰,薩爾茨堡是一座山城,市內有多座原始的山丘,包括要塞山、蒙西斯山、萊恩山和卡布金納山,是歐洲綠化覆蓋率最高的中心城區,薩爾茨堡要塞坐落在要塞山上,是薩爾茨堡城市的標誌。
薩爾茨河流經薩爾茨堡,它是地跨奧地利和德國的因河的最長和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水源對於人類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水源,人類是無法生存的。
薩爾茨堡是音樂才莫紮特的出生地,莫紮特不到36年的短暫生命中超過一半的歲月是在薩爾茨堡度過的,薩爾茨堡也是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的故鄉,電影《音樂之聲》的拍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