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奧地利(2 / 2)

“這個宮殿,我們還是值得去參觀一下的,我們之前看過德國的很多宮殿,這個宮殿也值得去看一下。”

貝爾佛第宮,先看到巴洛克風格的鐵門,上麵以鐵線纏繞著象征Savoy的S,看到佇立在水池盡頭的上貝維德宮,上貝維德宮分為三層樓。

裏麵收藏歐洲近代的藝術作品,包括克林姆、梵穀、席勒、蓋斯特的作品,這座遼闊的法式花園雖不若巴黎凡爾賽宮之富麗堂皇,但是草坪、巨大的花壇、噴泉、雕像,依然可嗅到17世紀的花園造景特色,橫跨了兩座花園。

設立了巴洛克藝術與中世紀藝術博物館,最著名的是金碧輝煌的大理石廳,與玻璃廳,還是很輝煌,都喜歡奢華,裏麵的裝飾真是令人驚豔,在這裏還是能看到以前的興旺,大理石很有光澤,能照出人影,玻璃廳也是經過精心設計,非常好看,還有很多怪誕的壁畫,很有奧地利的風格。

這是曲麗華從沒有看到過的,她覺得很有意思,跟著夏羽翔團長一邊看,一邊欣賞。

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是維也納的象征,高度僅次於科隆教堂和烏爾姆教堂,居世界第三。

最早的建築部分是現在的大門和左右兩側的門牆,為羅馬建築風格,又對教堂進行了重新擴建,修建了南北兩座高塔,南塔先造,具有哥德建築風格,北塔後建,又具有文藝複心味道。

十八世紀時,大教堂又進行了一次擴建,同時對外麵的牆壁以巴洛克建築風格為基調進行了整修,高大的南塔為歌特風格的典範之作,教堂巨大的鍾被昵稱為普默林。

屋頂上引人注目的由黃、綠、黑三種顏色組成的臂章圖案,還有雙頭鷹。

“曆經4個世紀不斷地改、修、擴建工程,使這座教堂成為世界上一座奇特的混合式建築,它受到了各種風格的影響,在漫長的時間裏,有不同的設計師,也受到了一些損壞,不斷的維修,修複,經過那麼漫長的時間,才能形成現在的風格,看上去還是歐洲教堂的古典風格,高大莊嚴,塔尖高高聳立入雲。”

每一個走進教堂的人,都會為其建築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兩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

放眼望去,從聖壇背後唯一的兩塊免遭摧殘的玻璃窗畫射進了一縷縷五彩繽紛的光線,為巴洛磕聖壇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氣氛。

曲麗華的目光被一台擁有根管的管風琴吸引了,她聽這裏的牧師介紹這台管風琴很有名,時光荏苒,在戰火中,保留了非常有意義的記號,在奧地利人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奧地利人仍然把這個記號保留在斯蒂芬大教堂的牆上,聽牧師著代表著奧地利人們堅強勇敢相信奧地利依然存在,每當歲月的流逝使這個記號麵目模糊時,就會有人用白漆把它重新塗寫,為的是要人們不要忘記這段曆史。

曲麗華聽後,也覺得很感動,曆史雖然遠去,但感饒故事還是留下了,令人回味,值得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