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塔尖十分高,高高聳立,很有特色,綠頂的林登拜塔以著名企業家命名,1890年這位企業家捐資修繕了這座羅馬式防禦塔,它也是城的最高了望塔,登上此塔可以了望城市全景。
羅賓帶著大家登上塔頂,曲麗華站在高處,果然可以看到遠處的風景,高處觀看果然不一樣。
孟文傑點頭,“確實有不同的風景,來德國的最大感受,他們的鎮都保留著古老建築的特色,塔頂很高,有的建築的屋頂高高聳立,街道幹淨整潔,人們不亂扔垃圾,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是的!”羅賓點頭,“老城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94年,奧托三世,也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授予他的姑媽修道院院長瑪蒂爾德,城的曆史就此展開,隨著經濟貿易的不斷發展,城漸漸壯大。
1426年這座冉冉升起的城加入了漢薩同盟,建於12世紀,是德國一個旨在國外貿易中相互支持和保護的商業同盟,可惜直到1802年,這一願望才得以實現,最終奎德林堡合並到了普魯士王國。
曲麗華聽著羅賓講述了這座城的曆史,也逐漸了解到了一些曆史和文化知識,覺得來這裏真是不虛此校
羅賓帶著大家下了塔頂,四處看看,曲麗華的感受就更加深了。
鎮豐富的曆史在其建築上留下了縮影,站在老城的集市廣場,舉目四望,建築形式大多為木框架房屋,遊走在巷間,動輒就會遇上幾百年曆史的老房子。
看看,也能體會到以前的風土人情,曲麗華還是很喜歡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異國風情,雖然有些陌生,卻能感受到不同的風情。
羅賓告訴大家,奎德林堡大約有上千座這樣結構的建築,儼然可以成為框架房屋研究的博物館,每座房屋的獨特外觀都記述著它的奇妙故事。
老城區建築形式的縮影,左側的木框架房屋,右側還有噴泉作為搭配,文藝複興風格的老建築,和遠處中部的中世紀塔樓,既有著表麵的華麗,也有中世紀的陰暗和玄妙。
在一些曆史十分悠久,具有紀念意義的房屋前,會刻有文物保護標誌,不能觸摸,羅賓也提醒大家,遠遠的欣賞,注意保護文物。
城的石板路也顯得很古老,年代久遠可追溯到公元10世紀,羅賓告訴大家,那個年底選擇石材鋪地,是為了起到防火的作用,防止火災是古代歐洲城市建設時考慮的,如果是木地板,就容易著火。
這樣的建築風格和法國的建築風格不一樣,曲麗華記得法國的很多建築和地板,法國人都喜歡鋪設木地板,走在上麵有彈性,木製雖然好,但是缺點就是不防火,遇到火災,就沒有了,所以對比一下,這樣的石材鋪設的地麵,走上去雖然凹凸不平,但優點就是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