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風格的音樂都在這裏來尋找聽眾,人多,有市場,就會有商機,這條經濟規律,在哪裏都適用。”
“德國的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也很快,他們很喜歡新潮、時尚的東西,不僅是服裝,音樂也是喜歡新潮的音樂,搖滾,朋克,重金屬音樂,各種風格,年輕人都接受得很快。”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身處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最不需要翻譯的就是音樂,音樂真的是世界共同的語言,隻要音樂響起,就能帶給人感受,有節奏勁爆的快節奏音樂,也有節奏緩慢悠揚,聽著舒服的音樂。”
“德國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之鄉,德國也有很多音樂大師,在音樂方麵取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就。”
“德國有世界重量級音樂大師,巴赫、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每一個都是名震寰宇的大人物。”
“德國音樂文化的源頭是古希臘音樂文化,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亞裏士多德認為音樂在饒生活中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從那時起,音樂便與哲學相輔相成了。”
曲麗華:“嗯,我還是比較喜歡貝多芬,特別是他創作的《命運交響曲》,每一次聽,還是感到很震撼,我們時候上學,也聽過貝多芬的故事,他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音樂家,命運曲折,能戰勝命運,書寫下自己的傳奇,成為享譽世界的音樂大師,真是不容易。”
“是的,我也很佩服貝多芬,他的作品是他個人思考他的命運,裏麵有他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慨,把自己的人生故事譜曲,這樣就更加有感染力。”
“是的,我要隆重的介紹一下,17世紀至18世紀,德國音樂文化達到了一個燦爛輝煌的繁榮時期,巴赫、亨德爾、海頓、莫紮特、貝多芬等作曲大師相繼出世。”
“我們的教科書上看到的一些音樂大師,幾乎都是出自這個時期,這個時期也是重要的德國啟蒙時期,在曆史上,也很有名氣。”
“在音樂教育方麵,也出了一位領路人,那便是盧梭,他提出音樂教育應從兒童開始,應根據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進行音樂教育,不能用成年饒音樂作為兒童音樂教學的內容,兒童歌曲應充滿孩子們的童趣。”
“還強調音樂教育的實踐性,倡導在音樂教學中運用音樂遊戲和簡單的音樂創作,他認為孩子們學習音樂基本知識,是為了更好地感受音樂。”
“德國音樂教育還是有基礎的,所以從世界各地來德國學習音樂的年輕人很多,德國在這方麵還是很有經驗的。”
“大家來德國的時候,我就帶大家參觀過教堂,在歐洲教堂,還是受到了重視,音樂領域從歌唱轉向了器樂,表現風格由宗教音樂演化出了巴洛克音樂,而後者又催生了世俗音樂中的古典音樂。”
“教堂中也是需要音樂,有唱詩班,也需要音樂的伴奏,音樂的用處還是很多的,教堂、學校、人們生活娛樂,去逛街,去商場,都會播放背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