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勃萊登堡門(1 / 2)

羅賓又帶著周森去勃蘭登堡門,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萊登堡而得名。

羅賓帶著夏羽翔團長去參觀,考察團團員跟著夏羽翔團長,大家一邊走,一邊聽著羅賓的講解。

“這是一座古典複興建築,曆史還是很悠久的,這是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而建造的。”

夏羽翔團長:“我們去過歐洲的幾個國家,法國、意大利、匈牙利,雖然國家不同,但是我發現一個共同的特征,國王為了彰顯豐功偉績,都會建造一些標誌性的建築,他們希望子孫後代能銘記這段曆史。”

羅賓點頭,“是的,人都希望得到別饒認可,國王更是要顯示他們的權威,皇宮修建得都富麗堂皇,有的為了紀念戰爭取得勝利,也大興土木,不管哪個國家,都是這樣的。”

“勃萊登堡門是柏林的標誌,來柏林,一定要來這裏看看,大家看,上麵的雕塑更是這個門的象征。”

曲麗華抬起頭來,看著這個雕塑,歐洲的雕塑作用都很雄偉,受了文藝複心影響,他們的繪畫和雕塑作用,都很有藝術的感染力,聽羅賓介紹,這座雕像是由四匹青銅馬拉著的勝利戰車是哥特菲爾德·斯查多1793年的作品。

勃蘭登堡門高26米,寬65.5米,深11米,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徑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撐著平頂,東西兩側各有6根愛奧尼柱式雕刻。

能經過日曬雨淋,保留到現在,真的很不容易,沒有勃萊登堡門,人們無法想象柏林是什麼樣。

這座雄偉的凱旋門坐落在市中心阿特丹林頓大道東側與西側的交彙處,以前西柏林的居民隻能隔著柏林牆在數米以外觀看勃萊登堡門,6根巨大的石柱體現了新古典主義風格。

二戰之後,勃蘭登堡門同柏林牆一起見證諒國的曆史,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它成為了兩德統一的象征。

大門內側牆麵用浮雕刻畫了羅馬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海格力斯、戰神瑪爾斯以及智慧女神、藝術家和手工藝饒保護神米諾娃。

為使這個門更輝煌壯麗,當時德國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裏德·沙多又為此門頂端設計了一套青銅裝飾雕像,四匹飛馳的駿馬拉著一輛雙輪戰車,戰車上站著一位背插雙翅的女神,她一手執杖一手提轡,一隻展翅欲飛的普魯士飛鷹鷲立在女神手執的飾有月桂花環的權杖上,鷹鷲戴著普魯士的皇冠,雕塑栩栩如生,形象生動。

曲麗華發現歐洲的雕塑通常都以女神來象征純潔和美好,之前夏羽翔團長帶著他們去法國、意大利,經常看到雕塑,他們的雕塑靈感來自於希臘神話,經常歌頌勝利女神,這是一種藝術升華,也是一種象征,勃蘭登堡門門頂中央最高處也是一座勝利女神,羅賓介紹這是一座銅製雕塑。

聽夏羽翔團長這座女神雕塑象征著戰爭勝利,是普魯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這位雕塑大師聞名於世界,他的藝術作品保留到現在,還是有藝術價值,被後人稱讚。

站在這裏,大家還是很感慨,歐洲之旅,夏羽翔團長帶著大家先後去過匈牙利、法國、意大利,現在又來到諒國,勃蘭登堡門的莊嚴肅穆、巍峨壯麗充分顯示了處於鼎盛時期的普魯士王國國都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