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製成功以後,還需要在瓷器表麵繪畫,讓圖案幹透,然後再進行回爐,等幹了以後,不會褪色了,就固定成型了。”
“我是體驗過這個過程,所以覺得特別不容易!”
方在一個擺放著精致瓷器的大展櫃前,他指著其中的青花瓷,中國古代的青花瓷器在當時最受歡迎。
周森過去看,確實很不錯,表麵十分光滑,像一個大圓盤,上麵還有精細的花紋,看上去十分精致。
鄭和船隊將青花瓷帶到非洲,在那裏被視為珍寶,考古發現一些貴族還將青花瓷器鑲嵌到墓碑上,可見當時鄭和去的地方多麼的多,鄭和給世界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他是中國的航海家,是一位勇士,堅強勇敢,隻要他想去,縱然有困難,他也會想辦法克服困難,去到他想去的地方。
東南亞人民也十分喜愛鄭和帶去的青花瓷器,鄭和的船隊在經過蘇門答臘島和加裏曼丹島時,把當地的勃青和蘇泥帶回了中國,使中國的製瓷水平更上層樓。
鄭和將中國瓷器和文明帶給馬來人民,而這裏也為鄭和提供了更好的材料,為提高中國製瓷水平做出貢獻,這進一步印證了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而鄭和是推進文化交流的友善大使。
看了展品,周森覺得這家博物館的收藏還是很不錯的,方點頭,“它是馬來西亞豐富的文化和曆史遺產的儲存庫,還有很多精彩的展品,咱們再過去看看。”
館內陳列了許多精製的工藝品和出土文物,及與自然、曆史、藝術、和民俗有關的物品、動物標本,還有蠟像展示曆代的服飾和民俗,露展區內還有舊式火車頭、老爺車和仿古馬來宮殿等展品。
馬來西亞的前石器時代至現代的考古、曆史和經濟史料,傳統戲劇、皮影戲以及風俗民情等史料,還有農業、采礦業等方麵的史料以及當地特有的熱帶植物、動物標本,其中馬來貝類最為豐富多彩。
周森跟著方看了過去,發現這個博物館的展品真的很多,陳列各樣物品,從廚具、家庭用品、儀式裝飾,到武器以及樂器。
“還挺有意思的,我發現馬來饒樂器和我們的不一樣,挺有新鮮感的!”
這個博物館還會展出一些馬來西亞的一些傳統的節目,獨特的風俗,也有受到中國節日的影響,他們這裏也有和中國很相似的節日,大到元宵節的緣起,至福建人如何禮拜公、十二生肖的由來、別具一格的禮品食品的含義及慶祝方式等,皆有詳盡明。
這讓周森覺得很是親切,沒想到馬來西亞保留了很多中國的傳統節日,聽方從中國廣東、閩南、福建、潮州來馬來西亞的華人很多,所以人口的流動,也會帶來了文化,文化就交融了。
博物館還會定期舉辦一些展覽會,展覽期間還舉辦各項活動,包括具有華人特點的舞獅、剪紙文化、檳城布袋戲等。
這讓周森更是覺得親切,有些傳統文化,在現代的城市逐漸淡忘,沒想到在異國他鄉又看到了,讓周森也更加懷念這種傳統節日,舞獅、剪紙、布袋戲,裏麵都有中國的傳統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