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2 / 2)

他們喜歡用鮮亮的顏色,比如黃色、綠色、橙紅色,金色來作為主要的色彩做成各種雕塑,眼前的這隻馬來西亞犀鳥,就用了這幾種鮮亮的顏色,方告訴馬來西亞犀鳥有很多種,顏色也不一樣,有的是頭頂的顏色不一樣,有的是身體上的顏色,翅膀的顏色不一樣,還挺有意思的,這種鳥是東南亞特有的,適合在氣比較熱的地方生活,在熱帶雨林裏有很多這樣的鳥。

方告訴周森白牆上麵的那幅壁畫是馬來西亞國家曆史沿革圖,方沒有講解之前,周森猜到了大概,他笑了,“我還以為是講述了人類從原始森林到現代城市生活的曆史軌跡。”

“哈哈哈!”方笑了,“也有那個寓意吧!”

“到馬來西亞的曆史,和我們中國的絲綢之路也是有聯係的,博物館裏贏鄭’字旗的寶船,這是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經過馬來西亞留下的友誼。”

提到鄭和下西洋,享譽海內外,西方曆史學家也非常佩服中國這位偉人,這家博物館也有展品惟妙惟肖展示簾時的壯舉,方告訴周森鄭和在馬來西亞的曆史記載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僅華人熱愛鄭和,馬來族和其他民族都很熱愛、尊敬鄭和。

“鄭和確實非常了不起,在當時,他的船隊要曆經很多危險的海域,才能達到西方,那完全是未知的,鄭和非常有探索精神,勇於克服困難,他的船隊在途中還遇到了風浪,如果換了常人也許會被這種困難嚇跑了,可是鄭和沒有嚇跑,他會不斷的總結經驗,改進他的船隊,還發展了造船業,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成為中國的航海家。”

“不僅是中國人非常尊敬這位絲綢之路的先輩,東南亞國家的人們也很尊敬這位偉大的航海家!”

這座博物館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博物館,在這裏展示了鄭和的寶船,可見馬來西亞人對鄭和的尊敬,也珍視鄭和帶來的友誼,方告訴周森馬來西亞受了多種文化的影響,有中國、印度、也有西方文化,這是一個移民的國家,繼承了一些本地的傳統,也有外來文化,融合彙總,形成了現在的風貌。

右起第一幅壁畫是印度梵神像,表明印度教的傳入,到這裏,方告訴周森,印度宗教那個時候還是比較先進的,有一些經文是從印度傳入的,就像唐僧去印度取經一樣,當時的印度經文對佛教的闡述和詮釋更加令人向往,不遠萬裏,去印度求取真經,唐僧取經的故事也被千古頌揚。

鄭和和唐僧都對後饒影響極大,一位是敢於冒險探索的航海家,一位是虔誠求取真經的僧人,他們的故事都令人感動,被千古傳頌,一直到了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前來瞻仰這兩位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