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其實馬來菜飯還是挺簡單的,和我們中國常見的家常炒飯沒什麼區別,還經常放入一些香腸,搭配紅橙紅色的胡蘿卜,然後放點青菜之類的綠葉菜,這種菜飯,在我們中國尋常百姓家都能見到。”
“還有一些餐廳,比較適合家人朋友相聚時的迷你自助餐,每個人挑選自己喜愛的美食,放到自己盛有米飯的盤中,喜歡什麼配菜可以自己去拿,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去拿辣醬,調料。”
“馬來美食是比較隨意的,對造型上不太講究精致,和中餐相比,就比較隨性,有些菜肴,就像家常便飯,沒有中餐品種繁多,又十分講究造型雕刻,中餐高級飯店廚師有的時候用蘿卜雕刻一個造型都要花很多的功夫和時間,雕工確實非常好!”
“了一些馬來的美食,我們再來看看新加坡受印度影響的咖哩魚頭,據是先由本地的印度人開創,煮給愛吃魚頭的華人吃,華人發現味道還不錯,就開始喜歡這道菜,然後慢慢的周圍的朋友接觸多了,品嚐的人多了,人和人就喜歡相互交流,你介紹我,我介紹你。”
“漸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也開始愛上這道菜肴,並自創不同的式樣,咖哩魚頭的名聲便開始廣為傳播。”
“大家都知道印度人很喜歡用咖喱做菜,咖喱是地道的印度特色,而魚頭又為華人最愛,華人也有做剁椒魚頭的,所以很容易就接受了這道菜。”
趙帶著周森去吃這道印度風味洋溢的佳肴,周森特別觀察了一下,一大塊石斑魚頭或紅鯛魚頭為主料,先用薑蔥和蒜頭爆香,再用濃稠的咖喱醬汁燜煮魚頭。
鮮嫩的魚頭加上香辣的咖喱湯,辣中帶甜、香味濃鬱、辛辣夠勁,辣雖辣,卻異常順口,其中還跳躍著赤道陽光般亮晃晃的多重香料滋味,用香酥的烤餅滿沾著湯汁送入口中,隻覺口感飽滿,令你五髒六腑仿佛跟著味蕾一起蘇醒過來,好吃是真的好吃!
“然後隨著吃的人越來越多,這道菜就成為了新加坡的佳肴了!”
周森笑了,“看來美食也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人越來越多,也會帶來不同的飲食文化!”
“隻是菜肴之間有一點不同罷了,用印度的咖喱做的比較味重一些,他們也喜歡放入一些配菜和調料,中國的剁椒魚頭,也放入了剁椒,這是中國比較出名的辣椒的一種,用於調味道的鮮美,如果魚頭不放入一些辣椒,味道也不能鮮美,再加上一些味精,味道更鮮美了。”
“是的,其實美食之間有點相通的,用料都是魚頭,但是配料和調料不同,做出來的菜就不一樣,具有一定的當地特色,在其他的地方吃不到這麼正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