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的後裔勤勞吃苦耐勞,有商業眼光,會尋找商機,這很出名,他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潮汕地區的後裔的智慧,很多人也取得了成功,能衣錦還鄉。”
“這個我們大深有體會,我們來柬埔寨是因為這裏很多商店都是用中文標準,滿大街都是中文的廣告牌,如果在華人華僑的商圈生活,幾乎不用學當地語言,直接中文就校”
“柬埔寨的老板也有會中文,日常的交流沒問題,買商品,柬埔寨的老板知道是中國人,也會給點優惠價,就像楊的,來這裏人熟悉了,柬埔寨人對我們很友好,彼此成為朋友,相互信任,就成為熟人了,相處融洽,就能定居生活。”
“華人越多,就給柬埔寨帶來了變化,華僑華人經濟迅速成長壯大,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後,東埔寨華僑華饒經濟、社會地位越來越好,事業蒸蒸日上。”
“80年代我國大量的出國潮,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有出國闖蕩的人,我們家也朝著這個趨勢出國了,先去了親戚,親戚發展的好,又給我們消息,帶著我們一起出去,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親戚之間相互幫忙,然後介紹朋友,朋友之間相互幫助。”
“做生意,就認識越來越多的華人朋友,也認識一些柬埔寨的朋友!”
“楊一家也是我們去他叔叔的餐廳吃飯認識的,他叔叔人真是太好了,熱情善良,一來二去,我們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加上還有很多鄉音,我和楊他家也是老鄉了,一聽到家鄉話,就有一種親切感,由於是在異國他鄉的中國人來,家鄉話真是太親切了!”
楊也笑了,“劉總人也挺好,我叔叔也經常您好呢!”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
劉銘昶很是感慨,“這40年來柬埔寨的經濟突飛猛進,華饒功勞首屈一指,如果沒有大量的中國華人來柬埔寨,柬埔寨也不能發展成現在的模樣,作為華人華僑,我們還是很驕傲的。”
“作為一個距離中國比較近的東南亞國家,柬埔寨向來跟中國比較友好,現在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國家之一,中國目前已經是柬埔寨最大的援助國。”
“快速發展中的柬埔寨基礎設施和樓宇房屋的建設,在柬埔寨也經常看到很多正在施工建設的工程項目,這些建設工程項目很多都是中國援助建設的,柬埔寨的大街上隨處都可以看到中文的招牌,很多大型的酒店餐廳都是由中國人開設。”
“柬埔寨的學校之中很多都開設有中文的課程,經常會碰到會一些中文的當地人。”
“柬埔寨也推出很多政策,吸引各國的商人前去投資發展,特別歡迎中國的商人,所以我們也趕上了好時代,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了,如今生活也安穩,還是很滿意的!”
“我們中國遊客也來柬埔寨旅遊的很多,數量可觀,也促進了柬埔寨的旅遊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