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聖母瑪利亞修道院(2 / 2)

&esp;&esp;在學校裏經常受到表揚,學生們也很喜歡她,有不會做的習題都請教她,她也耐心的為大家講解。

&esp;&esp;當她看到這幅《最後的晚餐》的油畫,曲麗華又回想到自己的學生時代,往事一幕又一幕浮現在眼前,令人感慨萬千。

&esp;&esp;“時間真快啊!一轉眼,十多年就這樣過去了,我記得我初次看到這幅油畫的時候還是在教科書上,以前我覺得我們的教科書學得很雜,什麼都要學,科目很多,為什麼要學那些東西?”

&esp;&esp;“有些東西畢業後,參加工作,也用不到,我到現在才明白了,美術、音樂、舞蹈,每一樣都有獨特的魅力,這些科目雖然不是主要科目,但是從能得到藝術的培養,養成了你的藝術素養是非常不錯的,以後就算不靠這些謀生,也有藝術的鑒賞能力,看到了,也能評價,知道什麼是真品!”

&esp;&esp;“是的!”奧利弗點頭,“《最後的晚餐》這一題材在情節的安排和人物內心活動表現上都難以把握,達·芬奇主要在當時的繪畫透視技法中融入處於萌芽的巴羅克藝術一些因素,建立一種由上而下展開的穩定型構圖。”

&esp;&esp;孟文傑凝神看了一會兒,問奧利弗:“達·芬奇是如何凸顯這幅畫的人物的?”

&esp;&esp;奧利弗:“他明顯地把主題人物表現出來門徒聚在一起,巴多羅邁雙手按桌,雅各和安得列的手呈現懷疑,彼得轉身時手握餐刀,猶大緊攥的手中握住賞錢,約翰清白的手,耶穌攤開的手,多馬豎指發問,大雅各張開雙臂,像在進行辯解,非利捫心自問表白的手勢。”

&esp;&esp;“馬太、西門和達太相互問詢,顯得無辜的手伸向基督,他們雖然姿勢各異,但是麵向中央基督的神情具有均衡的動感,背景和遠景描繪色調比較暗淡,隻有基督與門徒群像明顯浮現在畫麵上。”

&esp;&esp;“達·芬奇非常擅長抓住人物各種神態,通過畫筆來表現出人物形象的各異,和他們的動作和不同的神情,處理細節處理得特別好,表麵上看不出誰是背叛者,但仔細參觀的人,才能從中看出端倪!”

&esp;&esp;“在七嘴八舌、議論紛紛之際,這幅畫顯露出各人內心深處的靈魂,這幅畫又可以看出人性,善與惡,進行了強烈的對比,正義與邪惡的巨大衝突,更加來凸顯人物的形象,壞人的形象更加卑鄙,而耶穌特別淡定,他仿佛早就知道是誰背叛出賣了他。”

&esp;&esp;“《最後的晚餐》這幅畫有個特點是,所有人物都沒有聖光,強調的是現實生活,是普普通通的人。”

&esp;&esp;“就連耶穌頭上都沒有聖光,達芬奇隻用透視法,讓耶穌成為中心,用窗口之光取代聖光,並使猶大背光置身於黑暗中。”

&esp;&esp;提到這幅油畫,大家都十分佩服,夏羽翔團長也感慨的:“《最後的晚餐》花費了達芬奇四年的心血,他開創了西方文藝複興的嶄新境界,並成為與米開朗基羅的《末日審判》、拉斐爾《雅典學院》並稱的文藝複興全盛時期的三大傑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