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利弗也來了,今他換了一身新的咖啡色休閑西裝,看起來陽光帥氣,金發碧眼,看起來很特別,曲麗華在國內看很多都是國內的同胞,很少有機會遇到這樣的外國帥夥,感覺還是挺新鮮的。
奧利弗微笑著和大家打招呼,讓大家上旅遊大巴車,然後才微笑著向大家介紹。
“文藝複興時期那些藝術巨匠給後代留下的繪畫、建築、雕塑、詩歌和詠歎調,你隻需瞟一眼廚窗中陳設的手套、皮鞋、服裝、布藝、發式和家具,你就會感到與眾不同的意大利。”
“大家都知道法國和意大利都是時尚之國,意大利的曆史和文化都經過漫長的歲月留在每一件商品中了,在我們意大利任何一家商店的櫥窗門口,看一眼,都能感受到。”
“今,我就帶大家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這個國家的魅力和韻味!”
“提到羅馬,我們先想到的著名景點是羅馬鬥獸場。”
孟文傑點頭,立馬表示有興趣,“對,我聽過,以前也看過很多到這個地方拍攝的電影,很有傳奇色彩!”
奧利弗笑了,羅馬鬥獸場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征,遺址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麵,古羅馬市場附近。
奧利弗介紹,羅馬鬥獸場是羅馬皇帝韋帕薌為慶祝征服耶路撒冷的勝利,而強迫淪為奴隸的八萬猶太和阿拉伯俘虜修建而成的,圍牆共分四層,均有柱式裝飾,依次為塔司幹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科林斯壁柱式,也就是在古代雅典看到的三種柱式。
曲麗華和孟文傑站在觀眾席,抬頭看著,在很多意大利的電影裏,都出現過這樣的鏡頭,兩個強壯的角鬥士,拿著尖刀或匕首這些武器,相互殘殺。
劇情緊張而刺激,看台上傳來人們一陣陣喝彩聲,催促著角鬥士更加精彩的搏殺。
曆史雖然遠去,但是曆史留在的印記還在,耳邊仿佛還是傳來人們的喊聲,催促著角鬥士殘酷搏殺,來求得生存的機會,看起來非常血腥而又殘酷。
鬥獸場這種建築形態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劇場,當時的劇場都傍山而建,呈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層層升起,然後逐漸發展建造成現在這個模樣。
羅馬鬥獸場就是羅馬帝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橢圓形角鬥場,中央為表演區,地麵鋪上地板,外麵圍著層層看台,分為五個區,最下麵前排是貴賓,觀眾席上還有用懸索吊掛的篷,這是用來遮陽的,而且篷向中間傾斜,便於通風,這些篷由站在最上層柱廊的水手們像控製風帆那樣操控。
夏羽翔團長也感慨,“從功能、規模、技術和藝術風格各方麵來看,羅馬鬥獸場是古羅馬建築的代表作之一,施工速度之快在當時也是一個奇跡,羅馬鬥獸場能容納的觀眾大約九萬餘人,共有3層座位,下層,中層及上層,頂層還有一個隻能站著的看台,能坐的人非常多,在這裏觀看,能看得非常清楚,因此古代羅馬的奴隸主也很喜歡來這裏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