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裏爾的交通(2 / 2)

“還是很方便的,很多法國人日常出行都是乘坐軌道交通。”

聽著艾布納教授的介紹,曲麗華和孟文傑站在軌道交通站口,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上車,軌道交通的列車鳴叫著遠去,很是感慨。

曲麗華想起自己作為上班一族,也是大部分都是乘坐地鐵,軌道交通作為現代交通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艾布納教授站在旁邊感慨:“法國也是這樣,雖然每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但是也有共同點,那就是人們想要過上好生活,就要發展經濟,促進就業,隻有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才會和諧。”

“其實老百姓要的並不多,無非就是有房子住、有食物吃、有衣服穿,出行交通也方便,上班下班能乘坐交通工具,既能謀生,又能有自己的生活,能結婚,能生子,能繁衍後代,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就校”

“治國一定要懂得民心,人民老百姓的心願,就是一個國家的管理者要考慮,也是必須考慮的,‘一帶一路’最重要的組成部門就是互聯互通,民心相通,民心之所以能相通的根本原因就是世界各國,無論國與國之間有什麼矛盾,但是老百姓的心願都是和平,都想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所以中國人是非常聰明的,勤奮、努力,中國人很想過上幸福的生活,年輕人很努力工作,凡是能賺錢的工作,再苦再累都有人去做。”

裏爾市及其所在大區是法國重要的工業區之一,早先以冶金和紡織業為主,現已發展成綜合工業基地,鐵路器材產量也很可觀,電力生產居全國第二位,印刷業居全國第二位,機械製造位居全國第三。

“這座城市還是很有實力的!”孟文傑讚歎。

“是的,裏爾是個奇特的多麵體,它的第一麵是屬於法國的,具有法式的優雅、品位,熱衷於保留傳統,對自己城市的建築無比珍愛與自豪,另外一麵也是因為西班牙、荷蘭、英國、德國、法國這幾個國家,都曾經涉及爭奪過這個地區,所以就會受到各種影響。”

“不同的地區和國家來過這裏,就會影響這座城市的曆史和文化,也會帶人來這裏與當地的人通婚,通婚生出來的後代留在了這裏,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就會改變了。”

“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在這裏交織彙集,就連歐洲人自己都承認,裏爾的老城是歐洲最美的老城,是歐洲建築的活化石,因為有曆史的沉澱,在現代來,能有很多曆史遺跡保留下來是很不容易的。”

“裏爾還是一座擁有眾多高校的大學城,有很多高水平的大學教授,很多留學生來這裏留學,每年都有大量的留學生來這裏學習。”

曲麗華好奇的問:“艾布納教授,裏爾這裏有方言嗎?”

艾布納教授:“裏爾和它的周邊地區曆史上屬於古羅馬法蘭德斯地區,即原佛來芒伯爵的領地,但它並不屬於佛來芒語區,和敦克爾克相反。”

“因此和廣泛流傳的法相反,裏爾從來不是一個講佛來芒語的城市,而講的是羅馬帝國的方言,這裏的地方方言與法國南方區別是很大的,如果不是當地的人,還真的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