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聖米歇爾大教堂(2 / 2)

“是的,這確實是很可怕的,這些文學家都記載了,所以來這裏旅遊一定要心,隻能站在比較遠,登高遠眺,切不可以靠近。”

一千多年來,大西洋海水潮起潮落,無數的沙被衝向海灣,使海岸線因此向西移動了約5公裏,更靠近聖米歇爾山了。

“所以這也是大自然長期形成的一個自然的景觀,後麵人為的再建造一些建築。”

幾個世紀以來,聖彌額爾山傲然挺立,憑海臨風,潮漲潮落,曆盡滄桑。它所處的聖馬洛灣以漲潮迅猛而出名,觀潮於是成了聖米歇爾山一大景觀。

每逢傍晚,大西洋的潮水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騰而來,刹那間將它四周的流沙淹沒,頓時一片汪洋,隻有那條長堤與陸地相連。

“哇塞,這個速度真是太快了,看著還是挺害怕的,我從來不到海灣處來觀潮,看著驚心動魄,特別是聽了艾布納教授講述了流沙之後,更是害怕!”曲麗華。

艾布納教授笑了,“不用害怕,我們來的這個時候,還沒有到漲潮的時候,我們是安全的,而且我們現在登高的這個位置,潮水也衝不上來,我不會帶大家去危險的地方,不會有危險的!”

聽艾布納教授這樣一,大家懸著的心都放下了。

夏羽翔團長:“我們去看看那邊的大教堂吧,我覺得法國的大教堂也很特色,他們的大教堂和俄羅斯的教堂是不一樣的,每個國家因為不同的曆史和宗教的原因,教堂建造得都不一樣,外觀不一樣,裏麵的布置也不一樣,要進去看一看,才能體會和感受!”

聖米歇爾大教堂的建造未然壯觀,教堂分祭壇、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於高低不平的山頂無法提供寬闊平整的地基,人們便沿山坡修築了幾處建築以使教堂建在同一個水平麵上。

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台、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禱間實際上也成了羅馬式建築工藝的傑作,教堂的正麵是建有三扇拱門的大門廊,從門前的平台上即可俯瞰大海,教堂集羅馬與哥特式建築藝術於一身,大殿為典型的羅馬風格。

曲麗華抬頭看著,就像夏羽翔團長的那樣,歐洲的教堂確實風格是不一樣的,也能看出宗教不同的信仰和理念。

聖米歇爾山大教堂頂部開間的勻稱布局與頗具立體感的垂直分隔、大殿與耳堂之間寬大的連拱,以及樓廊上飾有雕刻物的門窗,都展現著建築師們獨具匠心、巧奪工的造型藝術水準,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

艾布納教授:“大教堂建成之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朝聖者,把對大使聖米歇爾的崇拜推向了巔峰,聖米歇爾山也更是披上了神奇的麵紗。”

“這就是聖米歇爾山的由來了,大家可以近距離的看一看,參觀一下,然後看看還有什麼問題可要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