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畢加索(2 / 2)

“這種線條具有情感的重量,畫家後來的作品大多具有這種富於表現力的線條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從觀察饒動作和姿勢中得到的。”

“這一時期也是畢加索對現實生活關注的時期,他還沒有脫離普通群眾太遠去追求某些哲理性強於藝術性的表現,那時候的藍色,是貧窮和世紀末的象征,於是作品多表現一些貧困窘迫的下層人物,畫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獨。”

“畢加索之所以偏愛藍色是因為它代表著憂鬱,也就在那片單色的淺藍、粉藍、深藍、湛藍中,畢加索開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

“後來畢加索獲得了愛情,那種暖洋洋的、嬌滴滴的玫瑰紅色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鬱的一片藍色,青春和愛情活生生地出現在畫麵上,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富有青春美或是魁梧的人。”

“玫瑰紅時期就這樣開始了,畢加索的油畫進入了完全新的世界,畢加索進入了他的第一個古典主義時期,他預示著畢加索藝術思想中的一個新的傾向,他追求古典式的單純線條,勻稱和永恒的和諧,粗大的造型如同雕像一樣簡練,造型人物,開始帶上了某種幾何形的棱角和簡化聊結構,不再用什麼玫瑰色和淡藍色,而是用簡樸的褐黃色,與此同時,又有力圖強調和保持畫麵的平衡福”

“1906年,畢加索結識了馬蒂斯,他從這位野獸派泰鬥那裏發現了黑銳刻,從此迷上了黑銳刻,並吸收其藝術精華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

“在1907年,畢加索從事一件有重大意義的作品的創作,這件作品是他的經驗總結,並且標誌著他未來的活動朝現代派方向發展的開端,這部作品就是《亞威農的少女》。”

“這位西班牙畫家的著眼點,不像野獸派那樣放在色彩上,而是放在形體上,他采用靈活多變且層層分解的、雄渾有力的、寬廣而有概括性的平麵造型的手法,把形體的結構隨心所欲地組合起來,這些平麵甚至發展到超越單個的物象,囊括周圍的全部空間。”

“不久之後,畢加索創立了立體主義,畢加索的新古典主義繪畫雖然描繪了三維空間的立體結構,但與傳統的古典主義繪畫相比,其韻味迥異其趣,那巨大的結構和人體造型等無不表現畫家對其中線、麵與體積的相互關係,以及其形成的空間的關注。”

“很快,畢加索步入了他生命中最神秘的‘超現實主義’探索,他開始以放蕩不羈的個人形象展現在公眾麵前,女人們在這個狂暴、貪婪的男人身上渴望著分享他的藝術靈感與名氣,但她們得到的卻隻是虛無而殘酷的現實。”

“畢加索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也許是對人世無常的敏感與早熟,加上家境不佳,畢加索早期的作品風格充滿了早熟的憂鬱,他的創作和他的人生經曆密切相關,他遇到什麼人,經曆了這麼多事,這麼多滄桑以後,這些人和事影響了他。”

“正如他自己所的那樣,‘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全世界前十名最高拍賣價的畫作裏麵,畢加索的作品就占據四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