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意奪取了巨大勝利後,拿破侖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使他成為了法蘭西共和國的人民英雄。”
“在拿破侖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之外,還帶領了175名各行各業的學者,以及上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途中,拿破侖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馱行李的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的中間。”
“可見當時拿破侖還是比較重視學者,他並不是隻有勇,而沒有頭腦,相反他還是有他的軍事指揮才能!”艾布納教授到這裏,也對這位法國皇帝很佩服。
1798年拿破侖遠征埃及並占領亞曆山大,麵對驍勇善戰的馬穆魯克,拿破侖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卓越軍事素養。
拿破侖鼓舞將士,“士兵們!四十個世紀在金字塔上看著你們!”
通過金字塔戰役,震撼的戰果一舉掃清了通往開羅的障礙,並使在馬穆魯克和奧斯曼人間聽到拿破侖的名字就聞風喪膽。
雖然拿破侖指揮法軍在陸地上奪取了全盤勝利,但法國艦隊在8月的阿布基爾海戰中被英海軍將領霍拉肖·納爾遜摧毀,陸上部隊被困在埃及。
拿破侖進軍敘利亞,多次擊退土耳其軍隊,但遭遇了瘟疫、酷暑和補給等困難,最後受阻於久攻不磕阿克爾城。
拿破侖率領他的軍隊,返回埃及,在阿布基爾圍殲土耳其軍隊,拿破侖至死仍對沒能攻克阿克爾城堡一事感到遺憾,他在聖赫勒拿島的回憶錄中:“如果阿克爾城堡早日陷落,會改變世界麵目。”
艾布納教授:“當然了,我們隻是舉例了一下拿破侖的軍事功績,他的才華並不僅僅停留在帶兵打仗方麵,他還在多個領域展示了他無比倫比的才華。”
“拿破侖隨後進行了多項軍政、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等方麵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直到兩個世紀後依然還有深遠影響的是頒布了《拿破侖法典》,由拿破侖下令起草、製定的,許多條款都由拿破侖本人親自參與討論,並最終頒布。”
“這些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起到了重大的影響,拿破侖還製定了保留至今的國民教育製度,以及榮譽軍團製度。”
曲麗華問:“艾布納教授,拿破侖打了很多仗,請問哪一次戰役是拿破侖的巔峰?”
“嗯!”艾布納教授想了一會兒,才回答:“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鄰三次反法同盟,8月底,俄國將領庫圖佐夫與奧地利聯軍向巴伐利亞烏爾姆開進。”
“拿破侖於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師東進,10月12日法軍占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蘭西第一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在烏爾姆激戰後,取得烏爾姆戰役勝利,反法聯盟投降。”
“隨後,法蘭西第一帝國又於12月2日,即拿破侖加冕稱帝一周年紀念日,以7萬人馬的弱勢兵力擊敗了俄奧聯軍9萬人馬的優勢兵力,奪取了奧斯特裏茨戰役的重大勝利,沉重消損奧俄兩國,並扭轉了普魯士對法態度。”
“由於此戰中,法蘭西帝國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俄羅斯帝國皇帝均親自參戰,因此戰又稱‘三皇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