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再往前走,就能看見殿內供有一尊高約3米的釋迦牟尼金佛,佛殿窗戶仿西歐教堂建築風格,用彩色玻璃拚組成泰國式花格圖案。
主佛殿中的清拉佛像,是泰國著名彭世洛佛像的複製品,主殿後麵是一個以雲石鋪地的大庭院,廣闊清幽,三麵圍著走廊,回廊上陳列著51尊泰國曆代各時期的各種類型的佛像,形象逼真,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丁老師:“主佛殿融合了中印等佛教造型藝術風格,是19世紀泰國佛教的典範,很有代表性,佛殿後的抱廈佛龕中,立有他瓦嚦瓦蒂藝術時期的佛像。”
除了收藏了泰國特色的佛像,還專門收藏了中國、日本的佛像,對於周森來,能在異國他鄉看到中國的佛像,有一種親切福
周森發現中國文化和中國宗教還是對中國人有很深遠的影響,寺內還建有不少華麗的亭台,對岸有雲石鍾樓,並植有菩提樹。
看到菩提樹周森覺得很熟悉,他在國內園林裏看到過這種樹。
丁老師告訴周森,傳在20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無論是印度教、佛教還是耆那教都將菩提樹視為“神聖之樹”,很多國家也對菩提樹實施“國寶級”的保護。
到菩提樹,周森的記憶裏就是時候看《西遊記》。
“丁老師,我本來對宗教並不感興趣的,我時候坐在電視機之前,看《西遊記》,看唐僧帶領取經團隊達到西,唐僧坐在菩提樹下打坐誦經,來表示對佛祖的崇敬。”
“這個時候背景音樂在耳邊響起來了,唐僧回想自己的身世,父親被壞人所害,母親為了救唐僧,把剛生下來的嬰兒放在一隻竹籃裏,竹籃順水漂流,被方丈所救。”
“唐僧命運曲折,身世也很可憐,幸閱是他從就被寺廟裏的方丈所救,培養成人,教他念經,給他講授佛法,讓他從就善良,舍不得踩一隻螞蟻,後來受觀音菩薩指點,帶領取經團隊,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一起去西取經。”
“一路上遭遇各種妖魔鬼怪,坎坷曲折,就像片尾曲唱的那樣,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路在腳下!”
“當時我還年少,聽著這首歌,對唐僧堅定的取經信念,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甚至不怕失敗,敢於和妖魔鬼怪打鬥,敢問路在何方,那種勇氣,那種心懷夢想,吃苦耐勞,執著追求,最後終於戰勝了妖魔鬼怪,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
“所以在我心中,菩提樹代表著人生的修煉、提升,自我突破和超越,有很神聖的地位,其他樹種很難和菩提樹相提並論。”
聽了周森的感觸,丁老師也表示讚同,“是的,《西遊記》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吳承恩確實很了不起,他的人生也經受了磨練,有的時候苦難能磨練一個饒心誌,這本名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影響了很多中國人,很多外國人也慕名拜讀過,也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