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考山路和臥佛寺(2 / 2)

“麻雀雖,五髒俱全”,短短的一條街是背包客的大本營,也是遊客的最佳辦事處,這裏不僅有數十家旅舍,還有辦理到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廉價旅社、餐館、網絡服務站、藥房、照片衝洗店、提款機等。

各種耀眼的招牌,街邊店鋪一家接著一家,有叫賣聲,有討價還價的聲音,還帶著濃鬱的嬉皮氣息,來這裏的遊客實在太多了,來自不同的國家,操著不同的口音,大部分用英語交流,少數能用泰語交流,聽不懂就打手勢,對方也能大概猜到是什麼意思。

丁老師帶著周森離開這條街,再去看看臥佛寺。

“泰國這個國家寺廟非常多,特別是在曼穀,寺廟就有好幾處,來泰國如果不去寺廟看一看,就不能了解他們的宗教信仰,走吧,我帶你去看看。”

“好!”

臥佛寺,位於泰國曼穀市帕那空區,是建於1793年大城王朝時代的寺廟,臥佛寺內的臥佛為世界最大臥佛,長46米,高15米,每隻腳的腳底便長達5米,上刻有108個佛像圖案。

周森對於這個世界最大的臥佛很感興趣,他好奇的問丁老師:“丁老師,為什麼是臥著的,而不是坐著的,或者是站立的佛像?這有什麼講究嗎?”

“佛臥之姿態,在表達佛陀追求涅盤時之姿態,其右手托頭,全身側臥,悠然於佛壇之上,這要得道的方丈才能詮釋其中的深奧,我也隻是知道一些皮毛而已,這種姿態可能體現了想要超越的高深境界,凝聚著高深的智慧。”

“這座寺廟建於1793年大城王朝時代,有當時的曆史背景,在當時來,臥佛的建造工程是浩大的,在以磚石砌成之後,在以金箔漆貼,並要在如此巨大的身體上雕刻上一個又一個精美的圖案,難度可想而知,建造者對佛祖的敬重和崇拜,以自己的辛勞祭祀自己的信仰,無論是設計,還是建造都要力臻完美,精益求精,這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能保留到今,能呈現在遊客的麵前,已經是奇跡了。”

德萊佛堂堪稱寺廟之內最為華麗的建築,王冠形尖頂、彩色的尖頂和屋頂、十二角的四方殿都是極盡華麗之作,即便是佛堂之內的門,也飾以3個尖頂,鑲嵌著彩色瓷片,每一個角落都帶著濃厚的泰國特色,遊客一進來就能記憶深刻,走過仍然久久不能遺忘,也許這就是泰國寺廟的魅力所在。

鄭王廟又稱為黎明寺是紀念泰國第41代君王、民族英雄鄭昭的寺廟。始建於大城王朝,當時名皇冠寺,後改稱昌寺。

黎明寺位於泰國湄南河西岸的雙子都市吞武裏城,是泰國著名的寺廟,也是泰國王家寺廟之一,該廟與華裔的民族英雄鄭昭有關,他曾率軍驅逐緬甸敵人,拯救河山,並創建了吞武裏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