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力教授點頭,“去年,我就去了,我一直很想去上海看一看,上海是中國的一線大城市,有海派文化,也是受西方開放思想影響,開放程度很高,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的知名大城市,我個人很喜歡上海。”
“上海很時尚,特別是浦東新區的建設發展非常快,有很多景點都很吸引遊客,東方明珠電視塔、外灘、豫園、陸家嘴都是去上海必須去遊覽的景點,我去了以後發現上海城市化建設很快,十年前我也去過一次上海,那個時候浦東川沙那一帶還有大片的農田沒有開發,浦東要去市區要過黃浦江,還需要輪渡,交通遠不如現在方便。”
“那個時候浦東尚未開發,十年前和十年後,真是大變樣了,我認識一些國際攝影師,他們很喜歡拍攝上海的變化,特別是浦東的變化,浦東大道那一帶的摩大樓拔地而起,金茂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真是太漂亮了,特別是晚上的夜景,上海真是一座不夜城,燈火輝煌,超炫的燈光隨著音樂閃爍,令人心醉。”
“上海是一座現代化十足的國際大都市,很多盛大的活動都會在上海舉行,泰國參加進口博覽會,與中國建立密切聯係,積極參加中國組織的相關活動,有利於泰中兩國雙邊貿易。”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加深,隻有開放市場、依靠自由貿易、推進多邊貿易體係,才能發掘更多機遇,全球經濟才能實現持續增長。”
“我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一個商品,哪怕是一個很的商品,由於國際合作,分工,原件的材料提供商來自一個國家,而組裝在另外一個國家,外包裝又可能去另外一個國家,最終將它推向市場的又是另外一個國家,以前這樣的事不可能發生,都是一個國家自己生產,自己組裝,自己包裝,自己銷售。”
“可是隨著全球經濟發展越來越緊密,這種分工合作的機會就越來越多,很多跨國企業不僅在本國有自己的產業,還到外國去尋求發展機遇,和當地的企業進行合作,這些跨國公司也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和國與國之間的跨國合作。”
“這些年,學術界也進行跨國交流,有很多來自歐美的專家學者來泰國進行學術交流,也有中國的大學教授來我們大學相互交流,我們泰國的經濟學家也有機會走出國門,去中國的大學聽課,和中國的老師們和學生們交流,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曆史,我想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我去過中國五次,我個人也是得益於‘一帶一路’大背景下,有機會去中國和經濟學界的優秀經濟學家交流,對我來也是難得的學習的機會。”
“我覺得中國在不少科技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我們泰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很明顯的差距,也沒有充足的資金來購買歐美國家的那些高科技的技術,他們的標價都非常昂貴,我覺得中國的很多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中國很重視高科技,這些年,中國有很多自主科研項目,中國也在迎頭趕上,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我認為,泰國也要開放市場,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提高科技水平,開展自主創新。”
“許多發展中國家要想發展經濟,必須利用科技創新驅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