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俄羅斯歌劇(2 / 2)

“我覺得他們歌劇的發展經驗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我們中國也有戲曲,提到這些耳熟能詳的戲曲,印象深刻,它們是我們文化藝術的瑰寶,父母那一代人很喜歡聽,年輕人感興趣的並不多,有些劇種要失傳了,也覺得挺遺憾的,如何把傳統戲曲繼承下去,有傳人,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保留我們的文化藝術,這是值得深思的。”

“到俄國的歌劇特色,得要從它的曆史講起,俄國歌劇先是受意大利歌劇的影響,後又受法國歌劇的影響,18世紀晚期,法國歌劇又取代意大利歌劇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的歌劇舞台上風靡一時。”

“由於貴族階級都能聽法語,以典雅、細膩見長的法國歌劇比意大利歌劇更受到一般觀眾的推崇。外國歌劇的輸入提高了俄國觀眾的欣賞水平,也促使一些貴族音樂愛好者有意識地學習西歐作曲技巧,嚐試進行俄語歌劇的創作,使俄國音樂文化得到很大的發展。”

“格林卡,俄羅斯作曲家,民族樂派。1804年生於斯摩棱斯克之諾沃巴斯科伊,後周遊西歐,遍曆米蘭、羅馬、那不勒斯、維也納和柏林等藝術名都。”

“在意大利,他細心觀摩了貝利尼和多尼采蒂的代表作,結識了法國作曲家柏遼茲、德國作曲家門德爾鬆、意大利歌劇作曲家貝裏尼、浪漫主義歌劇巨匠唐尼采蒂,因此這期間他的作品如室內樂《悲愴三重奏》、《降E大調六重奏》、浪漫曲《威尼斯之夜》、《勝利者》都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激情、真摯的感情和豐富的生活感受。”

“同時他對意大利浪漫主義歌劇也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萌生了寫歌劇的想法,雖然意大利歌劇中旋律因素多彩多姿,令人讚歎,對浪漫主義音樂觀念有了很深的感悟。意大利歌劇的悠久傳統和現實成就並未使他盲目崇拜,而是決心要創造出從題材和音樂上都是民族的,真正的俄羅斯歌劇。”

“為此,他在德國潛心鑽研了作曲技法,並創作了一些習作,為他後來的偉大創造積澱了基礎。184年返國後,格林卡積極投身於歌劇創作。先後創作了《伊凡·蘇薩寧》、《魯斯蘭與柳德米拉》等作品。”

格林卡第一部歌劇的成功為俄羅斯音樂藝術開啟了嶄新的經典時代,不僅在俄羅斯獲得應有的評價,外國評論家也給予很高評價,法國的一位評論家寫道:“這不僅僅是部歌劇,而是一部民族史詩。”

“格林卡的第二部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是一部氣勢磅礴的作品,於184年首演於聖彼得堡大劇院,取得巨大的成功,後又有其他音樂家,達爾戈梅日斯基完成了以普希金同名詩劇為題材的歌劇《水仙女》,他們對俄國的歌劇發展有巨大的貢獻。”

“不幸的是格林卡之後婚姻失敗和妻子離婚,生活陷入孤獨中,他遠離親朋,蟄居了兩年後,格林卡先後在法國和西班牙遊學,記錄下民間歌手和吉他手演奏的西班牙旋律,觀察了西班牙的民間音樂,這些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創作了兩部著名的交響序曲:《阿拉·霍塔》、《回憶馬德裏的夏夜》,四年的歐洲之行終於使俄羅斯音樂大師享譽歐陸,名聞遐邇。”

“格林卡不僅是俄羅斯的樂壇巨擘,而且也是世界樂壇上不朽的音樂大師,之所以能有如此殊榮是因為他熱愛人民,深刻理解人民性,尊奉人民性為自己的創作原則,格林卡認為人民性就是普希金所的,反映人民的性格、世界觀、思想方式以及他們的情感。”

“他自己曾,讓我每時每刻都和人民在一起,我要和人民同甘苦,共歡樂,作曲家在民間歌曲的啟迪下,譜寫成的描繪民間習俗、反映其思想感情的代表作。”

“從這些音樂家的個人經曆來看,都有共同點,他們誌存高遠,立足於人民,取材民間,他們自己的個人經曆又跌宕起伏,人生遭遇各種挫折和困難,生活有的時候困苦,精神上也煩悶,他們在藝術上有高遠的追求,讓他們熬了過來,度過生活的苦難,更加接地氣,與民眾站在一起,把深厚的情感融入音樂創作之後,所以有豐富的人生經曆和閱曆,創作出來的作品,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民眾的巨大共鳴,讓他們成名,成為藝術大師,被後人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