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傑:“去中國留學的俄羅斯學生還真不少,我們中國去俄羅斯留學的學生多嗎?”
蘇曉宇:“據統計,留學俄羅斯的中國學生有5萬人,俄羅斯學生約有萬人在中國留學,加上短期的培訓班和預科,雙方每年參加教育交流的學生已達9萬人,到00年,預計雙邊的教育交流人數將增至10萬人。”
夏羽翔:“我們去采訪一些來俄羅斯留學的中國學生,看看他們學習和生活的情況。”
“好!”大家跟著夏羽翔團長,夏羽翔團長已經提前聯係好了一所大學,找到了學校的負責人,明了來意,校方同意采訪,並帶著考察團去看學生。
曲麗華看到幾名中國學生,他們欣然答應了采訪,都是中國人有一種親切感。
一位長得很漂亮的大學女生,自我介紹她叫夏雨雯,1歲,她是吉林人,來俄羅斯讀大學,已經來了三年了,起自己來俄羅斯的留學經曆,她還是很有體會。
“我是吉林人,北方人,也比較適應俄羅斯的氣候,不怕冷,我父親是吉林人,他來俄羅斯經商做生意,就建議我來俄羅斯留學,等我大學畢業後,會留在俄羅斯,幫助父親經商。”
“我高中畢業以後,我父親就建議我來俄羅斯留學,我受了父親的影響,所以來俄羅斯求學,從開始不太熟悉,到逐漸了解需要一個過程,我還記得入學的時候是夏,那個時候俄羅斯也是驕陽似火,在大家的記憶裏俄羅斯冬季很長,春秋很短,夏也沒有亞洲熱,開學的時候是最好的季節。”
“學校對我們這一群來自中國的學生特別的照顧,給我們上課的教授數量很多,年輕的年長的都有,他們教授不同的課程,每位教授都有自己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和專長,他們大都是在某個領域有一定聲望,他們給我們講授理論知識,也從他們自身的體會講述他們的人生故事。
學習這麼多不同門類的課程,讓我們的眼界陡然開闊不少,體驗到眾多不同的觀點和教學方法,這讓我們受益菲淺。”
“我們上課的教室也很特別,在主教學樓的五樓,這裏全部都是國際學生,有來自蒙古、英國、中國、伊朗等國家的學生。校方給我們安排了一個全新的教室,裏麵配備有電腦、打印複印機,還有茶櫃、書櫃、電視影象設備等等,一應俱全。”
“還給我們來自中國的學生安排了教學室,教學室環境很好,幹淨整潔,老師可以專門來給我們中國留學生上課,這間教室在這個學期是完全屬於我們六個中國學生的,這讓我們這些中國學生覺得校方很重視我們這些中國留學生。”
“那老師上課用什麼語言?俄語?還是英語?你們能聽得懂嗎?”曲麗華好奇的問。
“在俄羅斯,很多俄羅斯人都是俄語的,但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適應留學生活,學校給我們找了兩名專業的英語教師和兩名在另一所大學的英語專業學習的優秀學生做學習和生活向導,有什麼問題,我們都可以問他們,向他們請求幫助。”
“所以我們在課堂裏的第一語言變成了英語,其次才是我們跟著老師的俄語。我們這些中國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對於我們身邊的一切新鮮事物,我們都充滿了好奇,想要學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將來大學畢業以後,走向社會,能學有所長,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為中俄兩國的貿易做一些自己的貢獻,我父親已經和我商量好了,等我大學畢業,就跟著他在俄羅斯經商,他從國內進貨,把我們中國的商品,銷售到俄羅斯,讓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了解中國文化,喜歡中國的商品。”
“不錯,有誌氣,好好學習,年輕人趁著年輕一定要多學點有用的知識,學無止境,學到的知識終身受用,再給我們講一講,你來俄羅斯學習的感受和體會吧!”夏羽翔團長。
“好的,謝謝夏團長的鼓勵,這麼巧了,我也姓夏,我爸爸也姓夏,我們都是中國人,不定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呢!”
“哈哈哈”夏羽翔團長笑了,“我這個年齡和你父親也差不多同齡了,是你們的長輩了,你們還年輕,還是大學生,你們還有很多的可能,看到你們,我就想到自己剛上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也是朝氣蓬勃,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你們一定要努力學習。”
“謝謝,夏團長的鼓勵,我來俄羅斯留學已經三年了,感受還是很深的,俄羅斯是文化藝術氛圍很濃厚的國度,我們處處都能夠體會到,他們的建築都很有特色,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我覺得我們大學生還是要虛心學習,向不同的老師請教,學習的過程很愉快的,有很多幽默風趣的老師,他們學識淵博,大學教授也很有責任感,給我們授課很親切,怕我們聽不懂,講解理論知識的時候特別有耐心,如果我們沒有聽清楚提問,還可以舉手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