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崛起(1 / 3)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重新開始起航。

文菲告戒自己,把握好現在,把控好今。

因為失敗的經曆,和校方談判的過程非常艱難。

即使現在破,曾經失敗帶來的陰影和負麵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要再開始做起,全額退費,公司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文菲再也經不起失敗,前一屆失敗的陰影還在,文菲停招了一屆,隻是招幾個學生自己管理,學生全考上了又激發了她的自信心。

管理上的缺失使文菲對招生有些患得患失,想做大也不知道怎麼去做,身邊沒有能幫忙出主意的人。

不跟校方合作,文菲自己可以收幾個學生,賺的穩錢,還債的周期就會長些,跟校方合作,學生是批量的,做好這一屆就能翻身了。

文菲還是決定做大點。

覃可是聯係學校的業務員,去年失敗是他們一起合作的,文菲現在和他又開始新的合作也未嚐不可。

覃可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是文菲的學生,合作的時候是愉快的,當公司虧本退費的時候,他也相應承擔了責任。

文菲的理念和他的理念衝突慢慢呈現,他離開公司很長一段時間了。

去年的虧損也讓覃可負債累累。關健是他談了幾年的女朋友,掉頭離去,而他為她貸款買的車讓覃可背上巨額債務。和文菲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他還年輕,可以拚博的日子更長。

對文菲管理的不認可,理念的衝突讓他們的合作總是出現分歧,細想起來,很多東西都不成熟,今年再做大,文菲想著吸取失敗的教訓,把團隊重新整合起來。

失敗讓覃可吃盡苦頭,人間的悲歡離合被他演繹得淋漓盡致。

獨自闖蕩的時候,他有些理解文菲了,當時一起,他隻想著自己是創業,把事情想得過份簡單,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他理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內涵。

文菲雖然債務纏身,畢竟可以上課還債,起碼還是在做事,債主們是看到希望的,不像覃可,他隻能靠家庭,漂泊好些日子,他感到不努力不行,考慮再三,他選擇回到文菲的團隊,跟文菲再次合作。

校方的態度還是要全退,假如這樣,不如不做,文菲要覃可去校方進行最後的努力,退費也隻能把控在50%,不然又是全盤皆輸。

覃可一直沒有觸及過什麼行業,大學畢業就跟文菲幹了,家裏同意他這樣做,也是認為培訓是很有發展,才放心讓他跟著文菲創業,失敗的時候,他想撐著,靠自己解決問題,也沒想到情況會越變越糟。

文菲考慮問題是從另一角度,畢竟自己是覃可的長輩。

想要堅持下去,必須就要把口碑挽回,而且文菲和覃可,都是一樣負債累累的現狀,他們必須聯手再博一回。

覃可還是負責談單,文菲負責把學生的教學質量抓起來,這工作是艱辛而複雜的,不是付出就一定能有收獲。

成績的提升,不僅僅是老師的教學問題,家庭的配合,孩已經形成的學習習慣猶為重要。

文菲對學生的管理是民主式的,她認為,隻要付出愛,用愛心就能感化學生,但她忽略了孩子們與原生態家庭的教育有關,觀念已經根深蒂固,而且孩的忘性大,為別人思考的能力還沒形成,往往遇事的時候總是想要把責任推給別人,以此來回避受到懲罰。

很多孩子,如果是特別缺錢的,並不是家裏窮,是教育的模式不一樣,家長的苛刻導致孩子對金錢的渴望更加熱切,有些形成偷摸習慣的,往往是家庭並不貧窮的孩子,他們對金錢的渴望來自外界的誘惑頗多而家長沒有及時發現這種誘惑,一味從經濟上對他們進行限製,導致他們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有時候並不是靠嚴,還要靠疏導,家長老師的自律,是孩最好的榜樣。

和家庭教育配合才能讓孩健康快樂的成長,這點尤為重要,心態健康了,接受管理的能力也強,這些孩子會接受老師們的建議,改正自己的不足,對成績的提高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有一些孩子,為了躲避問題,往往把責任推給別人,這些孩子不僅存在的生活上的問題,學習上也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