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同意和支持後,李承開始了和第一次大決戰時一樣的戰鬥屬性共享。
他第一個共享。
“李承,近戰,速度力量防禦型戰士,無遠程,有近身控製,可突進戰鬥。”
這個戰鬥屬性的共享很簡單,隻是把自己的戰鬥類型,以及自己的戰鬥方式出來,不涉及具體的武道典籍,所以大家也沒必要遮遮掩掩。
於是其他人也就毫不遲疑的,也都馬上共享了自己的戰鬥屬性。
戰鬥屬性共享完,李承開始排布陣形。
由於是最後的大決戰陣形,到時候可能要麵對的是,三麵受敵,一麵背靠淘汰圈,所以李承決定,把陣形站成九宮格。
有遠程攻擊手段的人,靠近淘汰圈和站在陣形中間。
其他三個方向,左右兩麵,各分三個近戰能抗的,又有控製技能的。
對著淘汰圈的方向,則留三個相對不夠硬的近戰。
這樣十人組的陣形,就完全確定了,簡單也好用,大家也直接同意。
之後,就是相互配合演練。
這次不再考慮與別人聯盟,所以李承他們一直耐心的演練到了淘汰圈刷出來,這才離開了鬥場準備間,走進了廣闊的大鬥場。
大鬥場地板看起來很紮實,比之地球的地板,厚實感要強的多。
李承他們心的走在上麵,不由就開始討論起這個星球上的巨人們,覺得如果這星球參與戰鬥,那他們這些人,可能勝率連百分之一都沒櫻
而且,大家都是這麼想。
這並不是開玩笑,也不是不自信,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而是事實。
在武道實力這件事上,地球從排位開始,就一直被虐,直到現在。而所有虐地球饒武者中,巨人是讓李承他們,隻能仰望,感歎無可戰勝的對手,這樣的對手,他們有時候連抵抗的想法都沒有,都想趕緊結束,進行下一場。
並不是他們沒有求勝心,而是實力相差太多。武道開始的起跑線一樣,但練習武道的人基礎不一樣,地球人練習一個月,可能會力又千斤,而巨人不練習,就力有千斤,這中間有多少差距,不言而喻。
不過,這種察覺並不是一直無可彌補的,力量,速度,以及賦技能,在前期確實能夠讓擁有它的人,擁有強大的戰鬥力,但一旦武道進入了後實力,大於這些先優勢的時候,就會情況改變,變成誰能更好的探索武道,印證武道,誰就會更強的局麵。
這時候,先條件,就沒什麼影響了。
地球武者完全可以,地球人是後期強力武者,但關鍵是,能不能苟到後期,乃至大後期。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地球苟到下次排位,可能就要歇菜毀滅,如果結果真是如此,那什麼後期大後期,都是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