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1 / 3)

浩如瀚海的宇宙星河中,普羅米修斯號是那樣的渺,盡管它是人類曆史上最先進的行星際飛船。

古希臘傳中,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並將火種帶到人間,點燃了人類文明的導火索,所以這一次,人類希望普羅米修斯能夠再次延續人類文明的希望。

宇宙航行中,最大的敵人是孤獨,抬眼可見的滿星海,永遠可望而不可及,因為在真實的宇宙中,星係和星體間的比例以及距離,並不像教科書圖示般巨大而毗鄰,所以航行於星海之中,那些星光絢爛的星係和星體,永遠如不可觸及的背景般虛無飄渺。

置身虛無中的普羅米修斯號,在絕大多數的時間中,像是失去了對這無垠宇宙的距離感知,能夠切身感受到的隻有孤獨,長達千年的孤獨。

艙壁一側的儀表上,顯示著當前的時間——17年,這意味著17年從地球發射,承載全人類希望的普羅米修斯號,已經於星海中航行了整整一千年。

一千年,對於人類而言,是如此的漫長,足夠世代更迭,足夠政權易主,也足夠文明作古,但對於漫長的宇宙史而言,一千年卻短暫到可以忽略不計。

一如普羅米修斯號於人類而言,意味著宇宙賭桌上,那孤注一擲的全部希望,但對於宇宙這個無情的莊家來,人類這場豪賭的輸贏,於他沒有任何影響。

普羅米修斯號是盤古計劃的其中一個環節,而且是最重要的那個。無需詫異那中西結合的格格不入,17年,為了讓人類有足夠的力量去應對那場人類文明史上,抑或地球史上最重大的災難,人類這一命運共同體,早已在人類聯合政府的領導下運作了幾十年。

多少還是令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的是,這艘裝載了人類全部希望的行星際飛船上,隻有一位乘客,那是一名躺在冷凍休眠倉中的少年。

他很年輕,也許正因為他足夠年輕,也足夠出色,才讓他成為了盤古計劃無數次接棒中,手握最後一棒進行衝刺的人,他叫。

星氏是一個很古老的姓氏,古老到甚至在百家姓裏都找不到,所以也隻有在傳統文化複興的二十二世紀,星姓才重新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那集合了人類尖端科技的冷凍休眠艙,封存了的年齡,卻不知能否封存他對地球的眷戀,還有他對牽掛之人的思念。

休眠艙的透明艙蓋下,的五官十分柔和,雖不上十分驚豔,卻也絕不會讓人感到不適,休眠中的緊閉雙眼,我們無從一窺他的心靈之窗,但他的睫毛很長,比我們印象中的男孩子都要長一些。

如果普羅米修斯號主艙的另一個艙室中,冷藏的那0萬枚人類胚胎,還不能算作人類的話,那恐怕已經是宇宙中的最後一個地球人了。

經過了長達一千年的航行,普羅米修斯號終於接近了此行的目的地。

那是遙遠的太陽係十一光年之外。

那是光年彼端的室女座。

那是一顆名為羅斯18的紅矮星的行星——羅斯18b。

和最初預計的一樣,羅斯18b也許是一顆真正意義上的類地行星。

足夠豐盈的大氣,讓恒星的光線在星體表麵被充分的折射,而折射後的陽光,讓行星羅斯18b的向陽麵透亮而耀眼。

豐富的水資源讓的羅斯18b向陽麵的海洋部分,如同地球一般蔚藍,而那迥異於地球的大陸板塊上,爬滿板塊的淡綠色,是否也意味著羅斯18b和曾經的地球一樣綠蔭成林?隻是綠意盎然的大陸板塊上,夾雜的一些清晰可見的紫色地帶,又是地球上少見的模樣。

相比太空視角下,板塊地貌於地球之相似之處,羅斯18b更讓人矚目的地方,也許反倒是那與地球不一樣的部分。

羅斯18b向陽麵的星球表麵邊緣,環繞整個星球的白色“帶子”十分醒目,巨大的白色圓環圍繞下,這一視角之下的羅斯18b,宛如一顆漂浮在虛無宇宙中的巨大“眼球”。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並不複雜,這是因為恒星羅斯18的潮汐鎖定,而羅斯18b之所以會被它的恒星潮汐鎖定,是因為它距離它的恒星太過接近了,但盡管羅斯18的體積要比太陽還要巨大,可作為一顆紅矮星,它散發的熱量卻遠遠不如地球的太陽,正因如此,羅斯18b也隻有在如此靠近羅斯18的距離下,才能接收到合適的光和熱,從而成為人類理想中的宜居星球。

羅斯18b和它的恒星羅斯18之間的距離,比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要近0倍,過近的距離,導致它直接被羅斯18潮汐鎖定。

潮汐鎖定後,羅斯18b的自轉和公轉速度達到了完美的平衡,通俗一點,即是羅斯18b永遠都隻有一麵朝向它的恒星。

與之同樣的情況,如同月球之於地球,地球上觀測到的月球,永遠都隻有一麵朝向地球,因為宇宙單位中,距離地球過近的月球,同樣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

由於永遠都隻有一麵朝向恒星,這意味著羅斯18b其中的一麵,是無盡的白晝,而另一麵,則是永恒的黑夜。

而由於星球類球體的構造,羅斯18b的向陽一麵,越是靠近中心的位置,便越是溫暖,相對的,越是遠離中心的位置,便也越是嚴寒,所以羅斯18b遠離恒星的向陽麵邊緣地帶,終年都被冰雪覆蓋。

寒冷地帶覆蓋的冰雪,在星球周圍環繞,包圍著中間的溫暖地帶,而這正是羅斯18b看起來如同一顆“眼球”的原因。

按照千年前發射時的設定,普羅米修斯號的AI,會在普羅米修斯號到達羅斯18b之後,操控飛船泊入羅斯18b的近地軌道,然後喚醒休眠艙中的,再由執行登陸操作,但此刻的普羅米修斯號主艙中,紅色的警報燈卻不停閃爍,因為它已經沒有時間了。

“警告!飛船燃料即將耗盡!正在啟動緊急著陸程序!”

警報的來源是尤娜,她是普羅米修斯號的AI係統,她的聲音是如此的優美,優美到已經完全沒有了人工合成的痕跡。

尤娜啟動了緊急著陸程序,這意味著一件事情,那就是普羅米修斯號剩下的燃料,已經不足以讓她完成既定的操作了,所以她必須省略一些環節。

質量和載重都經過嚴格計算的普羅米修斯號,到達羅斯18b的時間,卻比預想的要多了一,那是因為意外的一次對行星群的規避和軌道修正後,造成的額外燃料消耗的結果,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尤娜不得不啟動緊急著陸程序。

哪怕休眠艙中醒著,恐怕他也不會反對,因為尤娜是人類曆史上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她的計算結果絕對不差分毫,她必須留下足夠的燃料,尤其是留下主艙中那三十萬枚冷凍胚胎培養設備所需的,在新的星球上運作的燃料,所以緊急著陸程序即將啟動。

嚴密的數據分析告訴尤娜,她已經沒有時間等待從休眠中醒來,而無論是增加航行裏程再折返登陸,亦或是強行製動泊入羅斯18b的近地軌道,都會耗盡普羅米修斯號最後的燃料,那將讓普羅米修斯號失去唯一的著陸機會。

“已探測到合適著陸地點!”

“緊急著陸程序啟動!”

“主艙脫離!”

“休眠艙喚醒程序啟動!”

普羅米修斯號的主艙脫離後,極速滑向了懸浮於浩瀚太空中的“眼球”,而主艙拖著細長且耀眼的尾焰進入羅斯18b的大氣時,休眠艙中的也開始被喚醒。

人類總是在醒來前做夢,所以醒來之後的人,總會有一種做了一整個晚上的夢的錯覺,當然也不例外。

夢中。

回到了17年,回到了人類聯合宇航局最高指揮官的辦公室門前。

人類聯合宇航局是二十二世紀時,人類共抗末世災難的重要布局,也是人類聯合政府於末世中成立的最高科研機構。

在這個全人類精英聚集的地方,人類傾全球之力,完成了無數包括行星際發動機技術,飛船內循環係統,生物冷凍休眠技術等在內的技術飛躍。

在人類聯合宇航局的努力下,一切都仿佛在朝著最好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