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都府傻兒子(1 / 3)

東唐雍平十六年的三月初,燕都城一如往日一般的繁華熱鬧。

這日豔陽高照,城東齊化門外,來往的行人商旅不絕。隻是眾人都察覺今日城下當值的士兵比往日多了不少,盤查得頗為嚴厲。距城門不遠處的茶攤上,一夥歇腳的客人打量著查驗行人的軍士,心中都有些惴惴。

這夥人中為首的是一個黑瘦的青年男子,書生模樣,頭束幘巾,穿著一件灰色粗布長袍,他心地問道:“敢問店家,這燕都城向來便是這般盤查嚴謹麼?”

攤主是一個年過五旬的老者,他笑著答道:“客人不用擔心過甚,咱們燕都城門口平日裏並沒有這多軍漢。這也是湊巧得很,昨日裏郭都帥出城打獵,一個不心竟然從馬上摔了下來,聽,”他壓低聲音道,“這位都帥老爺送回城沒多久就咽了氣。”

書生聞言,不禁愕然。坐在他身邊一個身軀壯大的少年奇怪問道:“怎麼都帥老爺沒了,這燕都城便盤查得如此厲害?”

攤主搖頭笑道:“兄弟怕是有所不知,這下麼或是朝廷的,可是咱們燕州這裏,卻是郭家的。”

黑瘦書生點頭道:“店家所言不差,這河北之地,確是姓郭。”

見少年麵露困惑之色,他便解釋道:“隆盛皇帝時,北胡、東虜屢屢犯邊,中書侍郎郭峻自請出鎮燕都。朝廷便封他做了燕州都督,加封檢校中書令,兼領燕州軍統領、河北道觀察使,執掌此地軍務民政,因此上都尊稱他作郭令公。隆盛三十年,中原兵亂,道路隔絕,郭令公雖遣長子郭如龍率兵勤王,奈何在東都城外吃了敗仗,不及趕赴西京。老令公憂憤成疾,病逝在燕都。後來雖然兵亂平息,奈何藩鎮已成,朝廷衰弱,郭如龍便自稱檢校燕州都督、觀察留後。朝廷無力約束,隻得默認,到得如今這位郭長鶴郭都帥,郭家節度燕州,已曆三代了。所以這郭都帥墜馬而亡,可不能算是事。”

攤主點頭道:“客官果然是讀書人,得明白。如今這大頭領沒了,所以城門盤查嚴厲,也是怕有人趁機惹事,為非作歹。”

那少年聽了這番言語,聲問道:“田先生,那咱們還進城麼?”

攤主打量這一夥人,除了田先生是書生裝扮,少年看起來像是個隨從,其他人都是粗布短衣的腳夫,六輛太平車,車上都用繩索捆著大木箱子。他便出言問道:“敢問幾位客官,可是來此地貨賣?”

那田先生拱手道:“不錯,我家東主乃是濟南府的綢布商,聽聞北地邊市重開,特遣我等前來貨賣,若是此番生意做得,今後少不得還要來往。”

攤主點頭道:“濟南府距此八百裏,幾位遠來,想必辛苦。”田先生笑道:“還好,我等先走陸路,到了河間府換乘大船至潞縣,也就七八日的功夫。隻是昨日下船時色已晚,便在潞縣歇息了一宿。”攤主拈須點頭道:“既是坐船,想來也是輕鬆的,隻是此去武城邊市尚有三百多裏路。諸位客官還是進城尋個邸店歇息一晚,再去騾馬行雇車,明日出發為好。”

田先生點頭道:“店家的是,我也尋思該入城一趟。隻是城中都帥過世,這邊市不會關禁?”

攤主笑道:“邊市既開,斷沒有突然就禁的道理。誰來接任都帥,那些官老爺少不得要爭鬥一番,咱們老百姓照舊過自家日子罷了。”田先生點頭自語道:“父死子繼,或是兄死弟繼。下藩帥皆是如此。想來這燕州統領,不是弟弟便是兒子接任了。”

攤主連連點頭道:“客官的正是。這郭都帥果然有個親兄弟,如今做著副統領,還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女兒都是妾生,兩個大的卻是大婦所生。就不知是弟弟還是那個嫡出的大兒子來接這都帥之位了。”

旁邊有個樵夫一直聽著他們話沒有做聲,這會突然開口道:“老張頭,這兩個嫡出的都不是大兒子,郭家另有長子,如今在燕平縣率領著數千軍馬,我瞧著不定就是郭家大郎接這都帥職位呢。”

“你是郭家那個傻兒子,他是長子不假,可他是個庶出的。”老張頭連連搖頭道,“庶出你不懂,就算是長子,也不得接任官職,哪怕他本事再大。你瞧著罷,不是副統領就是二郎三郎,斷不會是大郎。”

腳夫之中為頭的壯漢插嘴問道:“我等經年在河上行走,也常聽到郭家大郎名聲,是武藝出眾,邊關之上打了好多勝仗,身邊還跟著一位陸地神仙。想來定是一位有大本事的郎君,卻怎地又喚他作郭家傻兒子?”

“這郭家大郎自打生下來,就有些癡癡傻傻,他親生娘又死得早,無人看顧,那時節燕都城中都管他叫郭家傻兒子。”老張頭解釋道,“那位陸地神仙,乃是一位道爺。當初郭家大郎突然離開燕都府,是遊曆下,數年後回來,身邊便帶著這道士,不知來曆,滿嘴胡言怪語,還非要跟著他去邊軍,不過醫術的確當得起神仙兩字,隻要你腦袋沒掉,保管治得過來。這兩個人都有些奇奇怪怪。”

“這有什麼奇怪的,一個是神下凡,一個是菩薩轉世,”樵夫又插嘴道,“郭巡檢神下凡,自然是萬夫莫當。霍真人菩薩心腸,所以救死扶傷。這兩年邊關太平,要多虧了他們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