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傳道(1 / 2)

冬日暮時分,河南歸德,侯府靜心堂內,一名老者坐在中堂條案一側的太師椅上,臉色陰沉,一隻手抖抖索索地端起茶杯,向口中送去。因為手抖得厲害,茶杯和茶托叮當作聲,一口茶倒有一半灑在皂色綢衣和狐皮氅的前襟之上。

一名青年男子這時走進靜心堂,把屋外一陣寒風也帶進房中。他單膝跪地,雙手作輯,向老者行禮道:“父親大人,給您請安!此次去金陵外訪,您何時到家的?”

老者陰著臉,抬起頭,把茶杯放在條案上,向男子揮下手,讓他起身,嘴裏懨懨答道:“今日晌午到家。”

男子退身坐在屋子一側的椅子上,輕聲道:“爹,找孩兒何事?”

老者目光陰沉,聲音嘶啞道:“朝宗,為父這次從金陵折返,也見了一些故交舊識。這兩月來,目光所及,均是國家破敗,山河日下。好在我兒一直堅守信義,以國家社稷為重,我一些老部下起你,莫不以你文采卓著,氣慨坦蕩為榮。我甚感欣慰。”

“爹,您過獎了。您這麼一,讓兒子倒有幾分惶恐。有事您直”。

老者神情凝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道:“你母去世早,為父年事已高,雖然數次蒙冤,身陷囹圄,但老馬伏驥,仍懷報國之誌,而你歲數也不了,你雖文采名聞江左,但你和妻妾一直未有生育,我侯家無後,為父心中甚是不安!”

男子連忙起身,拱手低頭道:“爹,方域慚愧,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兒子一直為此事誠惶誠恐。但您知道,您兒媳常氏多年舊疾,一直無法生育,而吳氏入門雖然有幾年,但兒子近年來因為戰事奔忙,聚少離多,所以吳氏也一直沒有消息。”

這名男子姓侯,名方域,字朝宗,正是明末清初知名才子。座上老者,是其父侯恂,乃著名東林黨人,曾官拜崇禎朝戶部尚書。

此時,侯方域年方三十有四,正值壯年,侯家早年間和徐州常氏聯姻,娶妻姓常名安月。常安月多年未育,早就攛掇方域早納二房,以接宗代。但方域一直推專心致仕,堅持不納妾。直到五年前,方域遠赴揚州,協同明將史可法抗清,戰敗铩羽,意興闌珊,決意回到老家歸德府歸隱。

這次歸鄉,侯方域還攜回了一名女子,姓吳名香,個頭不高,人長得玲瓏有致,最難得的是美目流光,鶯聲燕語,且氣質如蘭如蕙,入門見過侯家長輩,知書答禮,答問得體,自稱自幼父母雙亡,但卻是蘇州名門之後,因此侯家即作聘納入侯方域二室。

隻聽候恂接口道:“正因如此,你左夢庚兄上月見我,也提及此事。他,金陵夫子廟附近,近來有很多信眾聚集,據有觀音菩薩顯靈,很多香火在求子求嗣,不如你明日啟身,前往金陵求求觀音,以便早得佳音。”

侯方域一怔道:“爹這次從金陵回來,兒子還想陪您老人家多呆幾,聊聊見聞。”

“不忙不忙,你明日出發,不出十日便可回來。回來我再和你講講不遲。就這樣定了,讓管家馬上備好行李幹糧,明就上路吧!”

“兒遵命!”侯方域退出靜心堂,向園子深處的翡翠軒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