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其動,事有其趨,聖人有奧其心;地有常明,萬物有常法,聖人有奧其行;主之者陽也,被之者陰也,聖人有奧其術。

凡地之生必以陰陽為樞,萬物之動必以利害為機。揆其樞機,探其所形;探其所形,揆其所因;樹以四季而變,人以好惡而行;樹者:春生、夏茂、秋落、冬枯。樹之動,四季使之生、使之茂、使之落,使之枯。人之動,以五聲投之好惡得其所聽、以五色投之好惡得其所觀、以五味投之好惡得其所嚐、以利害投之好惡得其所形。物之動,必知其形,得其因,以因製形,乃知其道。。

水火相交,陰陽兩道,生死相形,因在多少,勢數也;春風化雨時節至,萬物萌生細數滋,勢潛也;江流之息必有深海,碎石之積必有峰嶺,勢積也;魚之於水則生,離之於水則死,勢質也;同好者相親,同惡者相聚,反亦然,勢趨也;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勢交也;強者勝於弱,智者勝於愚,勢吞也;先得道者眾迎,後失道者眾棄之,勢時也;全而盈之必缺,極而盛之必反,勢斃也。勢數、勢潛、勢積、勢質、勢趨、勢交、勢吞、勢時、勢斃,聖人掌此九術刑之以形。

量之於度,度之於物,此為揣物;有千裏之高,地有萬裏之廣,萬物闊囊其中,此為揆庭。揣摩其物,揆囊其庭,聖人刑以九術轉物於股掌之中。一國之政始傾一家,一家之政始傾一人,王不可不慎;滴水之力不竭足以穿石,星星之火不滅足以燎原,王不可不警;一日之威不足以施百日之期,一事之德不足以成仰敬之名,王不可不慮;故曰:萬國傾敗始於萌危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