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外始祖(1 / 3)

先將主儀器中的空氣抽去,然後打開左方的活塞,泵入模擬原始大氣的H4、NH和H混合氣體。

再將主儀器內的水煮沸,使水蒸汽(H)和混合氣體同在密閉的玻璃管道內不斷循環。

並在另一個大容器中,經受模擬閃電一周,最後生成了可以形成生命的有機物。

這是在一個多重維度的空間,生命存在的形式已經超越了碳基、矽基等一切可以想象的形式。

目前已知的長度、寬度、溫度、質量、速度和時間已經無法描述這個空間。

一個被幾兆兆級壓縮著的混沌正在這個空間中禁錮著,一個黑影來到這個混沌正上方。

黑影舉起一個容器,然後迅速地把容器中的有機物傾倒在這個混沌上後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些有機物開始滲透到這個混沌的核心,打破了之前能量的守恒。

急劇膨脹的混沌已分離出引力,形成了誇克、玻色子、輕子。

在此瞬間產生的大爆炸,混沌的尺寸經曆了100次加倍,在光子的相互作用下,平滑掉所有表麵粗糙的點,

大爆炸後001秒,核心溫度約1000億度,產生的光子、電子、中微子為主,質子中子僅占10億分之一,處於熱平衡態。

混沌的體係急劇膨脹,溫度和密度不斷下降。

大爆炸後10秒後,核心溫度約0億度,氫、氦類穩定原子核形成。

大爆炸後0萬年後,核心溫度約000度,化學結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主要成分為氣態物質。

並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較高的氣體雲塊,直至恒星和恒星係統,形成了我們現在尚不能完全認識的宇宙。

這個世界的創世者,是一位才,創造了一個森羅萬象的世界;

這個世界更像是一個生命體,它一直在那裏巋然不動,又無窮演變。

它是一,也是無窮。

創世者讓萬物巧妙地交織在一起,命運包藏在演變當中。

我們在世界之中,又是世界本身??

距今6億年前,地球大概處於震旦紀時期。

在太陽表麵的深處,正集聚著巨大的力量。

相當於一百萬顆氫彈的能量,隨時都有可能突然發生使人畏懼的爆炸,即出現人們所知的太陽光斑,一個比地球大許多倍但看不見的火球將從太陽一躍而起,以每時數百英裏的速度上升,衝向宇宙。

那時候的地球大部分為海洋所覆蓋,海底遍布著這顆星球原始的腔腸無脊椎類海洋生物。

一根根長度超過1米的查恩盤蟲,像一片片巨大的樹葉般矗立在海底。

一圈圈黑影移動著覆蓋到海底的“樹葉”上,原來是一群環輪水母正漂浮在海麵。

此刻,在太陽係的邊緣,數百萬艘星際戰艦正在進行緊張的對峙。

這些星際戰艦來自於數百個星係,因為結成了聯盟,基本上分屬於兩大相互敵對的星際聯盟。

每一艘星艦的體積和形態都不一樣,但都擁有共同的特點:每艘星艦都由有機物構成,擁有會進行思考的中樞神經係統。

處於優勢一方的星艦狀如海星,擁有5條數十公裏長的、觸手般巨型分艦體。

艦體上密布著數萬個直徑有一公裏的半圓形泡狀發射器。

每一顆發射器內長滿數億個肉粒突起,這些肉粒能夠激發出高頻能量,能量聚集在頂端的透鏡上可以激發出射程達到上千公裏距離的質子射線,威力足以在行星表麵留下直徑數十公裏的深坑。

另一方的星艦狀如巨大的海參,雪茄型的艦體約有0公裏長。

海參艦體上長滿了不規則的釘狀柱子,每一根柱子高約00多米,當處於備戰狀態時,柱頂會萌發出一顆直徑為1米的眼球,正警惕地不斷東張西望。

這數百萬星艦相互對陣,陣型長度比兩個光分的距離還要長。

但任由鬥轉星移,雙方之間相隔數萬公裏卻並沒有開始攻擊對方,也不知地球在此期間又繼續圍繞了太陽幾圈。

忽然,有幾千艘海參戰艦開始從艦體尾部噴射出大量惰性氣體產生推力,加速駛出戰陣。

這些打頭陣的星艦艦體上的眼球高柱如同雨後的春筍一般,把剩下一半埋藏在艦體內的部分伸了出來。

底端分裂形成八片尾翼,接著底端開始向外噴射出濃烈的白色氣體,掙脫了艦體的束縛。以極高的速度,隻花了不到1秒就飛到10萬公裏之外。

在防守方陣營排位最靠前的數萬艘海星的中樞神經發出的電磁波在萬分之一秒內感受到了敵方的飛彈已經朝自己飛來,迅速在艦體一側的氣孔排出高能氣體,改變了飛行姿態閃避開這些飛彈。

接著這些飛船身上數千萬顆半圓形泡狀發射器在飛彈掠過一刹那間,共振產生數千萬道強力激光束把大部分來襲飛彈攔腰切斷。

但還是有幾十萬枚飛彈突破重重攔截火網,後方還有幾千艘星艦來不及閃避。

飛彈非常精確的紮進了一艘艘最靠前的海星艦體裏,然後柱體內部產生大量類甲烷氣體,積聚膨脹後爆炸開來,一艘幾十公裏長的星艦中了數百顆飛彈後就被分解的四分五裂。

海星艦隊開始了反擊,直徑一公裏的泡狀發射裝置內長滿了能量細胞,每隔幾十秒鍾蓄能一次,然後激發出一道威力巨大的光束在摧毀了來襲的眼柱導彈後,剩餘的能量還能繼續刺穿敵方的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