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王家有子千裏駒,七百五十兩銀子的血案(1 / 2)

煙雨江南,巍峨金陵,文華錦繡之地,聖賢求道之所。

白鷺書院內,響起一片密集的腳步聲,幾位身著士子袍服的少年,步履歡快的走向書院大門,書院每旬休沐時間已至。

一個身材高瘦的書生道:“雲逸可真有你的,真可謂三年不蜚,一鳴驚人啊!連續三次月考獨霸鼇頭,便是盧師都雲逸的文章華錦繡、縱橫捭擱,胸中有大韜略、大見識,縣試、府試、院試可一鼓而下,便是明年鄉試拿下解元也未可知!”

被稱為“雲逸”的少年,帥氣俊朗的臉上隻是謙和的笑了笑,並未答話,心中卻對同窗牛通的誇讚不以為意。

雲逸是王宇的字,王宇自六歲入白鷺書院開蒙讀書已有八年。

但別人不知道的是,王宇在繈褓中呀呀學語時,就有慈母每日誦讀聖賢文章進行早教,若從那時算起,十四歲的王宇,已經讀書十四年矣!

白鷺書院最近三次月考,王宇每一篇文章都令山長盧峰感到震撼。

盧峰的評價是:“視角之獨特、立意之雄奇、用典之老辣,文風之雋永,縱然立時出入舘閣亦不為過!”

這是對於一個連縣試都未參加的少年書生了不得的評價了,而且還是出自曾經的翰林院掌院學士、下有數的大儒之口,更是讓王宇名聲鵲起。

王宇能取得如此成就,是有原因的,王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起世人多了五千年的文明積澱。

不錯,王宇是一個穿越者,一個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王牌特工,拿出一部分見識、記憶,笑傲科舉並非什麼難事。

本來王宇可以更早成名的,但因慈母離世,王宇需守孝三年,便是科考也未能參加。

三年母孝剛過,王宇就迫不及待的展露頭角,無他,王宇想要連中三元慰藉慈母在之靈,撐起日益衰敗的家業。

此刻,王宇躊躇滿誌!

若是算上後年加開的恩科,王宇甚至想連中六元,東華門外唱名,打馬禦街前,赴那瓊林宴。

王宇麵色無波,同窗李博文卻笑道:“人比人氣死人!雲逸賢弟的文章,便是比起那曆年的狀元集萃也不遑多讓,偏偏詩詞才情更是令人側目,春風閣的柳大家至今對賢弟的那首「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讚賞不已,想要與雲逸一聚,雲逸如今孝期以滿,何不走一趟春風閣?讓為兄等人也沾沾光,見一見那名滿江南的如是姑娘?”

同窗張安世調侃道:“博文兄想岔了不是?雲逸豈敢背著林溪姑娘去青樓?”

張安世轉向王宇道:“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林家妹為雲逸送湯藥三年風雨無阻,如此情誼,雲逸不可錯過!”

王宇……

畜生!

人家姑娘才十三歲!

別人自然不理解王宇的顧忌,牛通大聲嚷嚷著起哄:“不錯,不錯,若是雲逸不願,老牛明兒就央人去林溪姑娘家求親!看你急不急?”

王宇道:“若是牛頭你能麵不改色的喝下那碗八寶補身湯,你隻管去!”

牛通頓時色變:“那碗驚地、泣鬼神、蕩氣回腸的九轉還魂湯還是雲逸自己留著喝吧!想想那味道,老牛就要吐了!”

牛通扭頭做嘔吐狀,一轉身卻是嚇到了,便在山坡下不遠的白河裏,一具屍身正在上下起伏……

……

眾人坐在茶館,臉色都不好看。

打探消息的李博文回來了,滿臉苦澀的對眾人道:

“查清楚了,投河的是寧弈寧子恒師兄。

寧師兄家欠了苟大戶家七百五十兩紋銀,不得以去苟大戶家做贅婿,學政大老爺他身為秀才,卻去做人家贅婿,令家族絕嗣、悖逆祖宗,失了文人風骨,敗壞了江南學風,免除了他稟生資格,更是行文朝廷禮部,要革除他秀才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