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火車
回憶或許是誘導潛意識的一種方式,而綠皮火車幾乎是在回憶裏慣用的道具,作用就像包工頭,手裏有項目,自個兒找電工瓦工木工搭班底演出,把潛意識裏的朦朧弄得清晰一些,至於靠譜不靠譜兩,所以回憶錄啥拽得二五八萬似的,信不信由你。不過回憶的複原一定帶著人類最原始欲望的痕跡,可潛意識實在是可悲,不管稱它是流氓還是無賴,反正沒有一個能上得了台麵的,所以隻能在睡夢中兼職發揮作用,不專職便益發人性化,解析潛意識變得越來越困難,於是虐懷無虛,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縱妙手能解連環,亦似風散雨收霧輕雲薄,不成學問,若真把回憶當作事,讓人覺得怎麼著都別扭,譬如潛意識和回憶都各懷鬼胎,能誘發出什麼至少沒有可控的可能,大鑼鼓,水擦碰鈡,敲敲打打,埋著祖輩的土地上回蕩著的傳誰知道有多少線頭牽扯到多少寄托?
楊家師傅把塊鐵放進爐裏,徒弟拉風箱。呼噠,呼噠……,鐵塊燒紅了,師傅用鉗子夾出來,擱在砧子上。用錘一點,“丁”,大徒弟就使大錘砸在師傅點的地方,“當”。丁——當,丁——當。鐵塊顏色發紫了,師傅把鐵塊放在爐裏再燒。燒紅了,夾出來,丁——當,丁——當,到了一件鐵活快成形時,就不再需要大錘,憑師傅用錘正麵反麵輕輕敲幾下,丁丁丁丁……,錘空擊在鐵砧上,表示這件鐵活已經完成,這是個線頭,能扯出啥??
同仁堂藥店的“先生”照方抓藥,顧客坐在椅子上等,因為中藥有很多味,一味一味地用戥子戥,包,頗費一點時間,隔日巷石板路上則灑落的一地殘渣……,張家醬園從早到晚,買油的、買醬的、打酒的、買蘿卜幹醬萵苣的,川流不息……,焦家食譜拌薺菜、馬蘭頭、蝦籽豆腐乳、醉蟶鼻子、醉泥螺、冬筍炒雞絲、車螯燒烏青菜,林林總總……,漕河岸邊那個民間老樂師二胡、琵琶、三弦都能彈拉,尤其擅長吹笛。他吹的都是古牌子,據是一個老藝人傳的譜,江南水鄉的瞎子阿炳也是這老藝人的傳人,二泉映月便在這暨陽湖旁留戀……,河南褝寺的方丈身穿金藍大紅袈裟,戴八瓣蓮花毗盧帽,兩邊兩條杏黃飄帶飄呀飄,帥呆了,一幫子年青和尚口齒清晰敲著木魚頌經,管你是善男善女還是浮浪子弟由不得點個讚……,那個鳳凰山來的姑娘拿著個細瓷藍邊的七寸盤,一雙刮得很光滑的竹筷。用右手持瓷盤,食指中指捏著一隻竹筷,搖動竹筷,發出清脆的、連續不斷的響聲,左手持另一隻筷子,時時擊盤邊為節。她隻用一隻瓷盤,兩隻竹筷,奏出或緊或慢、或強或弱的繁複的碎響,真是“大珠珠落玉盤”,吳儂軟語讓河陽山歌在水鄉傳承了八千年……
這許多許多的線頭糾糾纏纏,伴著一江春水向東流,恰似潛意識裏不存在而又熟悉的感覺,哐當哐當的綠皮火車,這從來沒有到達鎭的怪物便無所禁忌地遊蕩在水鄉的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