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第二卷的寫作已過半。
發前麵的文章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發的時候多半不怎麼看,但是看到卷末的結尾還是心生感慨。
一個人,一個已經進入社會的人,一個想要做些事的人——無論所做為何,大抵都要經過這樣的曆程,從失落到懷疑到彷徨。沒有這樣一個過程,沒有過猶疑和傷逝,就不會真正理解前進的意義。
梁傳玉的教誨,又何嚐不是在對自己。
不得不,本書作為一本網絡,有諸多缺失,或者可以這麼,如果去掉修真的外殼,它近乎於沒有網絡的特征。這幾看了一篇文章“靈氣流網文”很流行,大約也就是現代靈氣複蘇的現代修真。我之前從未看過類似的,因此也不是跟風模仿之類,隻是自己想的,便這麼寫了。
但是,本書,作為一本廣義上的文學作品,我認為有其價值。這價值,就凝結在那些瑣碎的細節和對話裏,凝結在人物看似平淡而無聊的情緒裏;反倒是那些激動人心的關鍵時刻,對於我來,倒並沒有太多的重視。從網絡寫作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是不對的——因此本書也近乎於無人看,這是一種因果。然而有些事有些人,如果不這樣不厭其煩地、認真到近乎繁苛的寫出來,是一種不可饒恕的褻瀆,因此,秉承這種信念的我,將會繼續寫下去,寫到底,在今年(農曆)的年底之前將本書完結並全部發出。
並不是什麼情懷或者清高,隻是對自己負責,對過去負責。
待到下本書的時候,再呈上精彩的、激動的故事吧。這本書便這樣了,你它陰沉,它卻又充滿著向上的價值;你它陽光,它卻又無時不透露著顆粒的陰霾。。
因為這正是我們所在的,真真實實的人間。
本卷完,第二卷: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