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那邊,聽說錢枉已經到了黑山頭腳下了,眾人不禁鬆了口氣,小鯉魚也總算敢上街了。
豈有此理,那些人說自己少爺是有意為之,不想去公主的,都給我出來了,我保證部打死你們!
而盧清河卻始終也沒有鬆下心中那口氣,在他看來錢枉一路拖延的到了黑山頭腳下,一路上的不尋常反應,並不像是突發的情況,倒像是……有意為之,於是他決定將錢武威叫進宮來。
接到皇帝命令的錢武威一大早便準備前往皇宮麵見聖上。他原本打算騎馬前去,無奈年事已高,家人們也力阻,為了不讓家人擔心隻得乘轎前去。
此時正值入秋,天氣有些涼爽,可是剛從將軍府出來的錢武威還是感到一陣燥熱。轎子緩緩的駛出將軍府,朝大街走去。不斷有風卷起轎簾吹起來,錢武威感覺沒有那麼熱了,轎子搖晃他一波又一波的睡衣襲上來,想著也沒那麼快到皇城,他決定打個盹,要知道皇宮裏的那位可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念及此錢武威輕輕撩開簾子,對外麵的轎夫說,“你們慢些,老夫打個盹。”
轎夫連忙點頭稱是,腳步也慢了下來。
不知是老了還是其他緣故,一閉上眼,錢武威便睡意全無,腦海裏思緒萬千。
曾經怎麼也不會娶想自己老了會如何,可如今這個事實真正擺在眼前的時候錢武威還是隻能捶胸頓足,歎息而已。從前也聽說有不服老的人,什麼老驥伏櫪誌在千裏雲雲,可那都是書上的,真正的顯示生活裏哪裏有那麼多的老驥伏櫪啊。現實裏留下的隻有他這樣的老頭子罷了。
人老了,馬也騎不了,隻能坐在轎子裏叫人抬著,若是騎馬的話,不消半柱香就到皇宮了,想當年,馳騁疆場,殺敵無數,何等義氣風發。
整個天山國的人都知道,錢武威成名一戰是明陽城之戰。
當年正是明陽城叛亂,明陽城城主李時景擁兵自用,不尊王命,朝廷下令圍剿叛軍。
時年二十七歲的錢武威也是剛剛考取了武狀元,當時的武狀元病不像是後來錢枉這樣,隻是比個武就可以了,那個時候江山還不穩定,武狀元必須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那種,錢武威得了這個魁首,他自然也是那樣的人。
都說時勢造英雄,這話也不假的,二十七歲的錢武威剛剛考取了武狀元,便有了明陽城叛亂這一茬,皇帝便封錢武威為撫遠將軍,率八千騎兵前往明陽城平亂。
新科狀元,沒有絲毫的實戰經驗,有的隻是紙上談兵,這樣的首領,受到的非議可想而知。好在錢武威還是個很得人緣的年輕人,有兵部尚書和龍淵閣大學士一力保舉才使得非議聲不至於阻止他出兵,他才能順利的拿到帥印。
也正是那一戰成就了他,從此平步青雲,成為獨擋一麵的大將。現在想想,那一戰真是自己人生的轉折點,倘若敗了自己恐怕自己這一生也就沒有出息了。可依著錢武威的性子,若真的是敗了他也不可能苟活於世,他丟不起那個人。
在那個年歲裏,朝廷還是很仁慈的,也許正是因為朝廷的仁慈,才成就了這樣仁慈的錢武威。
大軍到時,照例還是要宣讀聖旨,若是叛軍主動投降那便可兵不血刃的交差。錢武威想想也不可能,便派了一名大嗓門的兵士前去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明陽城城主李時景殺害朝廷命官明陽城府尹馬源,非但不認罪反而舉兵造反,如今朝廷大軍已到,若是現在束手就擒,還可從輕發落……”聖旨隻宣讀了一半便沒有了後文,錢武威眼睜睜的看著那名士兵墜落馬下。箭是從城樓上飛下來的,弓就握在城樓上那人的手上,這邊人落馬了他手上的弓弦還在震顫。
這是錢武威出征的第一仗,也是他第一次見到士兵犧牲,對於一個剛剛領兵沒有實戰經驗的小將軍來說,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可錢武威卻還是不露聲色的望著城樓上那個人。
絡腮胡子,橫肉臉,一雙銅鈴般的眼睛,朝廷頒布的懸賞令上的圖還是畫的很形象的,這個人便是李時景。
“要李某人頭,來取便是,何必囉嗦!”李時景收起弓,一臉傲慢的看著城樓下的人,依著地勢優勢居高臨下,說不出的輕蔑。他早就打聽好了,這個年輕人還沒有打過仗呢,要一個沒有打過仗的小子來和他交鋒?真是不自量力!